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8页 |
1.1.1 种养缺乏统筹规划,畜禽养殖超出区域耕地畜禽承载力 | 第16-17页 |
1.1.2 饲料进口量大,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| 第17页 |
1.1.3 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率低,加剧土壤的不可持续发展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8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8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| 第21-2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1.1 种养结合 | 第21页 |
2.1.2 土地畜禽养殖承载力 | 第21页 |
2.1.3 环境效应 | 第21-22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22-25页 |
2.2.1 耕地畜禽养殖承载力 | 第22页 |
2.2.2 畜禽养殖业污染测算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3 种养结合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3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| 第25-44页 |
3.1 数据来源 | 第25-26页 |
3.2 畜禽粪污排泄、损失、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| 第26-33页 |
3.2.1 划定农区范围 | 第26-27页 |
3.2.2 确定饲养量指标 | 第27-28页 |
3.2.3 界定不同的养殖规模 | 第28-30页 |
3.2.4 确定畜禽排泄系数 | 第30-31页 |
3.2.5 确定畜禽粪便养分损失系数 | 第31-32页 |
3.2.6 畜禽排泄氮量,利用量和损失量的计算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3 耕地可消纳粪污量的计算方法 | 第33-39页 |
3.3.1 耕地粪氮负荷的估算 | 第33页 |
3.3.2 耕地合理施氮量参数的确定 | 第33-38页 |
3.3.3 耕地可消纳畜禽粪氮的计算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4 畜禽饲料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计算方法 | 第39-42页 |
3.4.1 饲料粮和秸秆饲料供给潜力估算参数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3.4.2 饲料粮和饲料秸秆可供给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4.3 饲料粮和饲料秸秆需求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5 动物性食品生产、居民消费和推荐食用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2-44页 |
3.5.1 动物性食品含氮参数的确定和推荐消费区间 | 第42页 |
3.5.2 动物性食品生产,居民实际消费和推荐消费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2-44页 |
4 中国省域耕地资源分布及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| 第44-55页 |
4.1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及省域分布特征 | 第44-45页 |
4.1.1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 | 第44-45页 |
4.1.2 省域耕地资源分布特征 | 第45页 |
4.2 畜禽粪氮排泄总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| 第45-50页 |
4.2.1 畜禽养殖量及养殖规模化特征 | 第45-48页 |
4.2.2 排泄粪氮总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| 第48-50页 |
4.3 耕地粪氮负荷 | 第50-51页 |
4.3.1 耕地粪氮负荷预警标准 | 第50页 |
4.3.2 耕地粪氮负荷 | 第50-51页 |
4.4 氮素在粪便管理过程中的流动 | 第51-54页 |
4.4.1 粪氮还田利用的总体特征 | 第51-52页 |
4.4.2 粪氮在粪便管理过程中的损失 | 第52-5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中国耕地可消纳粪污能力及畜禽养殖供需能力分析 | 第55-65页 |
5.1 耕地可消纳的畜禽粪氮能力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1.1 全国耕地可消纳畜禽粪氮区间 | 第55-56页 |
5.1.2 省域内耕地可消纳畜禽粪氮量 | 第56-57页 |
5.1.3 耕地可消纳粪氮能力与畜禽粪氮排泄量对比分析 | 第57页 |
5.2 饲料供给潜力和畜禽饲料需求分析 | 第57-61页 |
5.2.1 饲料粮和秸秆饲料的供给潜力 | 第57-58页 |
5.2.2 畜禽饲料粮和饲料秸秆需求 | 第58-59页 |
5.2.3 饲料供给和需求量的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3 动物性食品生产量和居民消费量的分析 | 第61-65页 |
5.3.1 动物性食品生产量和居民消费量 | 第61-62页 |
5.3.2 合理膳食下居民畜禽产品消费量 | 第62-65页 |
6 基于耕地分布的畜禽养殖情景分析 | 第65-75页 |
6.1 情景设置 | 第65-68页 |
6.1.1 S1: 当前趋势下的我国2030年畜禽养殖情景 | 第65-66页 |
6.1.2 S2:与耕地可消纳粪氮能力匹配的畜禽养殖 | 第66-67页 |
6.1.3 S3:饲料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畜禽养殖 | 第67-68页 |
6.1.4 S4:居民合理膳食下的畜禽养殖 | 第68页 |
6.2 情景结果 | 第68-72页 |
6.2.1 S1结果 | 第68-69页 |
6.2.2 S2结果 | 第69页 |
6.2.3 S3结果 | 第69页 |
6.2.4 S4结果 | 第69-72页 |
6.3 情景结果分析 | 第72-75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75-82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7.2 讨论 | 第76-79页 |
7.2.1 统筹区域内种养结构布局 | 第76页 |
7.2.2 鼓励居民健康饮食 | 第76-77页 |
7.2.3 促进养殖业适度规模化 | 第77页 |
7.2.4 提高粪便还田利用率 | 第77-79页 |
7.3 不确定性分析 | 第79-80页 |
7.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