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控研究

缩略词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葡萄灰霉病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危害性第11页
    1.2 葡萄灰霉病发病规律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灰霉病的防治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物理防治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化学防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生防的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分子鉴定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第二章 葡萄灰霉病拮抗菌株的筛选第18-2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样品的采集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第18-20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菌株筛选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不同芽孢杆菌生长曲线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菌株与靶标菌对峙培养效果(平板)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菌株在叶片上对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菌株在果实上对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第24-25页
第三章 生防菌株形态学鉴定第25-2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培养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生防菌株培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形态学观察鉴定第25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防菌株的培养性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防菌株的形态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鉴定结果第27-28页
第四章 葡萄灰霉病拮抗菌株的分子鉴定第28-32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拮抗菌菌落培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拮抗菌分子鉴定第28-30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芽孢杆菌通用引物鉴定第30-32页
第五章 生防芽孢杆菌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第32-35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供试培养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供试菌株的培育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菌粉的制备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目的菌株田间防治第33-34页
    5.2 结果第34-35页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35-3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35-36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43页
致谢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LESA模型的罗山县高标准粮田划定研究
下一篇:基于耕地分布的畜禽养殖管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