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媒介环境学视域下微博的传播偏向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8-20页
第二章 传播偏向的缘起与发展第20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缘起:英尼斯与传播偏向的提出第20-22页
    第二节 发展:麦克卢汉与“媒介是人的延伸”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与口语媒介形态相应的“耳朵社会”形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与文本媒介形态相应的“眼睛社会”形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 与电子媒介形态相应的“神经社会”形态第23-24页
    第三节 深化:媒介环境学的兴起第24-28页
第三章 微博的传播偏向第28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时空偏向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麦克卢汉主义“媒介时空相对论”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微博的时空偏向第31-33页
    第二节 内容偏向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网络用户生产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微博的内容偏向第34-35页
    第三节 关系偏向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web2.0 时代的传播偏向——关系传播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微博的关系偏向第36-38页
    第四节 感官偏向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麦克卢汉与“媒介即讯息”、“冷热媒介”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微博的感官偏向第39-41页
第四章 微博的传播偏向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1-57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第41-42页
    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研究模型建构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第44-49页
    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问卷的回收结果与假设检验第50-54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54-57页
第五章 传播偏向对微博发展策略的启示第57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运营方需关注用户需求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注重产品功能设计,优化用户体验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明确产品定位,满足多样化需求第58-59页
    第二节 政府强化信息监测管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引导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健全信息过滤机制和舆情监测体系第60页
    第三节 网络自律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制定网络自媒体道德规范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第61-63页
结语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6页
附录A第66-71页
附录B第71-72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2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伏清洁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微信读书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