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输配电技术论文--输电制度论文--直流制输电论文

中压直流配电网的接入方式与储能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柔性直流输电及其发展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柔性直流配网及其发展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2 MMC的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MMC的研究背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MMC的优势与不足第17-19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-20页
2 直流配电网第20-33页
    2.1 直流配电网发展的必要性第20-22页
    2.2 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放射型拓扑结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两端供电型拓扑结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环型拓扑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 2.3 直流配电网的系统控制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系统级控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换流站级控制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阀级控制第31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3 直流配电网与交流电网直联的换流器技术研究第33-51页
    3.1 直流配电网与交流电网直联的研究意义第33-34页
    3.2 交直流侧故障的相互影响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交流侧故障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直流系统故障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3.3 换流器控制方式改进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MMC控制方式优化策略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仿真验证第39-43页
    3.4 换流器拓扑结构优化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MMC子模块拓扑结构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MMC子模块拓扑结构优化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仿真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4 直流配电网的储能研究第51-63页
    4.1 直流配电网储能研究背景第51-53页
    4.2 储能系统建模及其特性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蓄电池特性及其模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超级电容特性及其模型第55-57页
    4.3 混合储能结构及其控制方式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混合储能拓扑结构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第59-61页
    4.4 仿真验证第61-6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5 总结与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5.1 主要成果第63页
    5.2 后续工作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DTC优化研究
下一篇:多孔生物质炭的设计合成、结构分析及其在新型储能器件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