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一)国家教育要求对科学思维的培养 | 第10页 |
(二)生物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| 第10-11页 |
(三)科学思维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五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理论概述 | 第16-23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6-21页 |
(一)思维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(二)科学思维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(三)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素 | 第18-19页 |
(四)生物学中的科学思维 | 第19-21页 |
二、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(一)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页 |
(二)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(三)科学思维结构模型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23-45页 |
一、教师对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23-33页 |
(一)调查目的 | 第23页 |
(二)调查方法 | 第23页 |
(三)调查对象 | 第23-24页 |
(四)调查内容的设计 | 第24-25页 |
(五)结果分析 | 第25-31页 |
(六)教师调查小结 | 第31-33页 |
二、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33-43页 |
(一)调查目的 | 第33页 |
(二)调查方法 | 第33页 |
(三)调查对象 | 第33-34页 |
(四)调查内容的设计 | 第34-36页 |
(五)结果分析 | 第36-42页 |
(六)学生调查结果小结 | 第42-43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3-45页 |
(一)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普遍重视 | 第43页 |
(二)教师自身科学思维素养有待提高 | 第43-44页 |
(三)教师对科学思维教学策略的运用深度不够 | 第44页 |
(四)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水平不高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| 第45-63页 |
一、教师提升生物学科学思维素养的策略 | 第45-48页 |
(一)线上线下共结合、加深教师对科学思维的深刻理解 | 第45-46页 |
(二)构建科研共同体、提升教师对科学思维的深度培养 | 第46页 |
(三)能力知识共提升、协调科学思维各维度的综合培养 | 第46-47页 |
(四)集体备课共探索、灵活挖掘科学思维评价的新体系 | 第47-48页 |
二、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策略 | 第48-63页 |
(一)基于概念图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| 第48-51页 |
1.选取概念图教学策略的依据 | 第48页 |
2.概念图策略的教学环节 | 第48页 |
3.概念图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片段 | 第48-51页 |
(二)基于PBL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演绎与推理能力 | 第51-53页 |
1.选取PBL教学策略的依据 | 第51页 |
2.PBL策略的教学环节 | 第51-52页 |
3.PBL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片段 | 第52-53页 |
(三)基于多种模型制作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能力 | 第53-57页 |
1.选取多种模型制作教学策略的依据 | 第53-54页 |
2.模型制作策略的教学环节 | 第54页 |
3.多种模型制作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片段 | 第54-57页 |
(四)基于生物学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| 第57-59页 |
1.选取生物学史教学策略的依据 | 第57页 |
2.生物学史策略的教学环节 | 第57页 |
3.生物学史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片段 | 第57-59页 |
(五)基于体验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| 第59-63页 |
1.选取体验式教学策略的依据 | 第59页 |
2.体验式策略的教学环节 | 第59-60页 |
3.体验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片段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63页 |
二、研究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1 | 第67-70页 |
附录2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个人情况简介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