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4页 |
1 微卫星标记概述 | 第12-17页 |
·微卫星含量和分布 | 第12-13页 |
·微卫星的多态性 | 第13页 |
·微卫星标记的获得 | 第13-15页 |
·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| 第15-17页 |
2 遗传连锁图谱概述 | 第17-28页 |
·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及统计学原理 | 第17页 |
·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应用 | 第17-26页 |
·水产生物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3 水产生物QTL定位研究进展 | 第28-29页 |
4 研究的立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| 第29-34页 |
·大黄鱼资源及养殖现状 | 第29页 |
·大黄鱼遗传育种现状 | 第29-33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 | 第34-50页 |
1 前言 | 第3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4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主要试剂及溶液 | 第34-3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大黄鱼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43页 |
·接头连接、载体连接和磁珠富集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| 第44页 |
·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4 讨论 | 第46-50页 |
·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效率 | 第46-48页 |
·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检验 | 第48页 |
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大黄鱼EST-SSRs的筛选和跨种扩增 | 第50-60页 |
1 前言 | 第5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0-5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从大黄鱼EST数据库中筛选EST-SSRs | 第52-53页 |
·EST-SSRs的多态性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EST-SSRs跨种扩增结果 | 第55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60页 |
·大黄鱼EST-SSRs核心重复的碱基组成 | 第57页 |
·EST-SSRs的多态性及官井洋野生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多态EST-SSR位点的跨种扩增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作图家系的选择和亲本的基因分型 | 第60-69页 |
1 前言 | 第6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0-61页 |
·亲子鉴定及亲本繁殖贡献率分析 | 第61页 |
·作图家系的选择及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 | 第61-6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亲子鉴定及繁殖贡献率 | 第63-64页 |
·引物筛选结果 | 第64页 |
·微卫星标记的分离方式 | 第64-66页 |
4 讨论 | 第66-69页 |
·繁殖贡献率 | 第66-67页 |
·作图家系的选择 | 第67页 |
·微卫星标记的分离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大黄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| 第69-85页 |
1 前言 | 第6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0页 |
·材料 | 第69页 |
·连锁分析和作图 | 第69-70页 |
·遗传连锁图谱预期长度和覆盖率 | 第70页 |
3 结果 | 第70-80页 |
·雌性连锁图谱 | 第70-71页 |
·雄性连锁图谱 | 第71-75页 |
·作图家系间个体重组率的差异 | 第75-78页 |
·基因组长度及图谱覆盖率 | 第78-79页 |
·雌雄个体间重组率的差异 | 第79-80页 |
4 讨论 | 第80-85页 |
·作图策略 | 第80-81页 |
·大黄鱼雌、雄连锁图谱 | 第81-82页 |
·性别间及家系间重组率的差异 | 第82-84页 |
·偏分离标记的分布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生长相关性状QTL的定位分析 | 第85-94页 |
1 前言 | 第8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85-86页 |
·材料 | 第85页 |
·表型数据测量 | 第85页 |
·各性状正态分布检测及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5-86页 |
·QTL定位 | 第86页 |
·等位基因替代效应 | 第86页 |
3 结果 | 第86-91页 |
·性状分布 | 第86-87页 |
·各性状相关分析 | 第87-88页 |
·QTL定位 | 第88-91页 |
4 讨论 | 第91-94页 |
·QTL定位策略及亲本选择 | 第91页 |
·QTL定位 | 第91-94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94-96页 |
1 研究结论 | 第94-95页 |
2 研究创新 | 第95页 |
3 展望 | 第95-96页 |
附表A EST-SSRs BLASTx分析 | 第96-98页 |
附表B 多态EST-SSRs BLASTx分析 | 第98-99页 |
附录C 本研究开发的大黄鱼微卫星标记 | 第99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4-13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35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