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分析及悬浮污染物削减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8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雨水径流污染研究现状第9页
    1.3 雨水径流中颗粒污染物分析第9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雨水径流中颗粒物来源与物理特性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雨水径流颗粒物分布及污染特性分析第12-16页
    1.4 雨水径流国内外控制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雨水径流特点及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初期雨水径流量的确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常见的初期雨水弃流方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国外的初期雨水控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国内初期雨水控制研究进展第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0-22页
第2章 雨水径流污染物调查第22-32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区概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样品采集第24页
    2.2 污染物瞬时浓度的分布变化第24-25页
    2.3 雨水径流污染物变化特征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SS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COD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TN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TP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氨氮第29-30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0-32页
第3章 初期雨水截污实验研究第32-48页
    3.1 技术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3.2 试验装置第33-34页
    3.3 试验设计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工艺流程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试验用水及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试验方法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3.4 FD小试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SS浓度对FD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污染物粒径对FD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进水流量对FD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FD对压头损失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5-48页
第4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48-66页
    4.1 模型建立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设备概述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建立第48-51页
    4.2 模型率定与验证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学模型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析参数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分析工况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分析结果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4.3 模型预测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预测工况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预测结果第60-64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4-66页
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6-6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矩阵填充技术在气象数据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生物质谱法的动态突变和肿瘤标志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