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3-17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简评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营改增政策目的及理论依据 | 第19-22页 |
2.1 营改增政策目的 | 第19-20页 |
2.1.1 税收减负促进转型升级 | 第19页 |
2.1.2 推动创业创新 | 第19页 |
2.1.3 抗衡外部税负竞争 | 第19-20页 |
2.2 营改增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依据 | 第20-22页 |
2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0页 |
2.2.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| 第20页 |
2.2.3 税收中性理论 | 第20页 |
2.2.4 税收负担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| 第22-30页 |
3.1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背景 | 第22页 |
3.2 样本企业营改增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| 第22-26页 |
3.2.1 目标企业概况 | 第22-23页 |
3.2.2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变化 | 第23页 |
3.2.3 样本企业营改增调查 | 第23-24页 |
3.2.4 样本企业营改增调查问题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3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效果行业分析 | 第26-30页 |
3.3.1 取数概况及模型指标介绍 | 第26-28页 |
3.3.2 模型分析及结论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4页 |
4.1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| 第30-31页 |
4.1.1 完善税收管理 | 第30页 |
4.1.2 营改增政策平稳过渡 | 第30页 |
4.1.3 营改增政策实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| 第30-31页 |
4.1.4 营改增政策带来减税降负 | 第31页 |
4.2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4.2.1 政策落实不配套 | 第31-32页 |
4.2.2 建筑业实际减税降负效果不明显 | 第32页 |
4.2.3 营改增征管存在困境 | 第32页 |
4.2.4 市场配套不完善妨害营改增政策执行效果 | 第32-34页 |
第五章 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中问题的成因 | 第34-38页 |
5.1 营改增政策未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特征 | 第34-35页 |
5.1.1 建筑企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 | 第34页 |
5.1.2 建筑企业的生产周期长 | 第34页 |
5.1.3 建筑企业普遍存在转分包 | 第34页 |
5.1.4 建筑项目种类纷杂 | 第34-35页 |
5.2 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差异 | 第35-36页 |
5.2.1 各地区市场成熟度存在差异 | 第35页 |
5.2.2 税收行政管理资源不足 | 第35页 |
5.2.3 税收管理数据质量不佳 | 第35-36页 |
5.3 国地税合并后仍需磨合 | 第36-38页 |
5.3.1 机构合并后存在干部队伍不稳定现象 | 第36页 |
5.3.2 数据整合管理有待优化 | 第36页 |
5.3.3 税务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| 第36-38页 |
第六章 提升温州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| 第38-45页 |
6.1 促进国地税机构改革后的内部融合 | 第38-39页 |
6.2 辅导企业适应营改增政策带来的变化 | 第39-41页 |
6.2.1 完善财务处理手段 | 第39页 |
6.2.2 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9-41页 |
6.3 激励企业创新转型适应发展变化 | 第41页 |
6.4 完善营改增政策实用性和实施管理 | 第41-45页 |
6.4.1 结合建筑业特征完善营改增政策实施 | 第41-43页 |
6.4.2 健全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| 第43-44页 |
6.4.3 做好税务人员技能培养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:与企业主访谈记录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