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.3 研究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9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2.1.1 农业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2.1.2 财政支农 | 第15-16页 |
2.2 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6-19页 |
2.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财政支出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公共财政理论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我国财政支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| 第19-24页 |
3.1 初始阶段(1950-1957年) | 第19页 |
3.2 波动阶段(1958-1979年) | 第19-20页 |
3.3 整固阶段(1980-1992年) | 第20-21页 |
3.4 强化阶段(1993-2003年) | 第21-22页 |
3.5 攻坚阶段(2004-至今)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内蒙古财政支农的发展现状 | 第24-31页 |
4.1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| 第24-27页 |
4.1.1 内蒙古区域概况 | 第24-25页 |
4.1.2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| 第25-27页 |
4.2 内蒙古财政支农现状 | 第27-31页 |
4.2.1 内蒙古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现状 | 第27-28页 |
4.2.2 内蒙古农民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| 第28-30页 |
4.2.3 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方式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内蒙古财政支农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1-36页 |
5.1 内蒙古财政支农中存在问题 | 第31-34页 |
5.1.1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来源单一 | 第31-32页 |
5.1.2 财政支农结构机制不均衡 | 第32页 |
5.1.3 财政支农政策作用不明显 | 第32-33页 |
5.1.4 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不完善 | 第33-34页 |
5.2 内蒙古财政支农问题形成的原因 | 第34-36页 |
5.2.1 农业自身因素影响 | 第34-35页 |
5.2.2 财政机制因素影响 | 第35-36页 |
第六章 国外财政支农的先进经验借鉴与启示 | 第36-41页 |
6.1 国外财政支农的先进经验 | 第36-38页 |
6.1.1 美国财政支农的经验 | 第36-37页 |
6.1.2 欧盟财政支农的经验 | 第37页 |
6.1.3 日本财政支农的经验 | 第37-38页 |
6.1.4 印度财政支农的经验 | 第38页 |
6.1.5 巴西财政支农的经验 | 第38页 |
6.2 国外财政支农的经验启示 | 第38-41页 |
6.2.1 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 | 第39页 |
6.2.2 财政支农要符合区域实情 | 第39页 |
6.2.3 财政支农的结构要多元化 | 第39-41页 |
第七章 内蒙古财政支农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1-44页 |
7.1 优化财政支农多元结构 | 第41-42页 |
7.2 拓宽财政支农资金渠道 | 第42页 |
7.3 完善支农资金监管机制 | 第42-43页 |
7.4 整合财政支农组织机构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