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·稀土元素的基本性质 | 第13-15页 |
·稀土新型光功能材料 | 第15-18页 |
·真空紫外荧光粉与量子剪裁 | 第16-17页 |
·闪烁体材料 | 第17页 |
·长余辉材料 | 第17-18页 |
·纳米材料 | 第18页 |
·稀土光谱理论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三价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能级理论 | 第23-39页 |
·稀土的电子层结构和光谱项 | 第23-24页 |
·4f~N 自由离子和晶体场Hamilton 量 | 第24-31页 |
·中心力场作用H_0 | 第24-25页 |
·Coulomb 相互作用H_C | 第25-26页 |
·自旋-轨道相互作用H_(SO) | 第26页 |
·自由离子相互作用的修正 | 第26-28页 |
·晶体场作用 | 第28-31页 |
·稀土离子4f~N 组态的能级结构 | 第31-35页 |
·中间耦合波函数和J 混杂 | 第31-33页 |
·稀土离子4f~N 组态能级图 | 第33-35页 |
·稀土离子4f~(N-1)~5D_ 组态的能级结构 | 第35-39页 |
第三章 晶体中稀土离子f-f 跃迁强度的基本理论 | 第39-51页 |
·背景介绍 | 第39页 |
·电偶极跃迁强度的Judd-Ofelt 理论 | 第39-46页 |
·电偶极跃迁矩阵元 | 第40-41页 |
·Judd-Ofelt 理论的简单推导 | 第41-43页 |
·电偶极跃迁选择定则 | 第43-44页 |
·跃迁强度的计算 | 第44-46页 |
·描述实验的基本物理量 | 第46-47页 |
·光谱测量方法 | 第47-51页 |
·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| 第47-48页 |
·时间衰减曲线 | 第48-51页 |
第四章 Pr~(3+)掺杂(Ca,Sr)Al_(12)O_(19)体系的f-f 跃迁强度的理论研究 | 第51-65页 |
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·晶格结构和晶场参数 | 第52-55页 |
·晶格结构 | 第52-53页 |
·晶场参数 | 第53-55页 |
·4f~5D_ 能级计算 | 第55页 |
·f-f 跃迁传统理论的修正 | 第55-58页 |
·计算结果和讨论 | 第58-63页 |
·~3P_0 能级发射及强度参数的确定 | 第58-62页 |
·~1S_0 能级发射强度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YPO_4:Nd~(3+)体系 f-f 跃迁强度的直接计算 | 第65-79页 |
·引言 | 第65-67页 |
·4f~(N-1)~5D_ 组态能级的计算 | 第67-68页 |
·f-f 跃迁强度的计算 | 第68-71页 |
·计算结果和讨论 | 第71-76页 |
·YPO_4:Nd~(3+)基态~4I_(9/2) 的吸收强度 | 第71-75页 |
·YPO_4:Nd~(3+)高能级~2G(2)_(9/2) 的发射强度 | 第75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9页 |
第六章 KY_3F_(10):Tb~(3+)的发光和余辉特性的研究 | 第79-95页 |
·引言 | 第79-80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制备及表征 | 第80-81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制备 | 第80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表征 | 第80-81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体系的Judd-Ofelt 理论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中~5D_3 向~~5D_4 的交叉弛豫 | 第83-89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余辉特性及热释发光 | 第89-93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余辉及热释光机理 | 第89-90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激发能存储与释放 | 第90-91页 |
·KY_3F_(10):Tb~(3+)的热释光曲线及陷阱深度 | 第91-93页 |
·小结 | 第93-95页 |
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95-99页 |
·结论 | 第95-97页 |
·展望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13页 |
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| 第113-114页 |
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| 第114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