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英文缩写词 | 第11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5页 |
一、选择素及其配体概述 | 第15-22页 |
(一) 选择素的组成和结构 | 第15-16页 |
(二) 选择素的表达调控及定位 | 第16-17页 |
(三) 选择素的配体 | 第17-19页 |
1. L-选择素和 E-选择素的配体 | 第17-18页 |
2. P-选择素的配体 | 第18-19页 |
(四) 选择素与配体的生理功能 | 第19-22页 |
1. 选择素通过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参与白细胞的起始粘附 | 第19页 |
2. 选择素及其配体作为信号受体向胞内传递信号 | 第19-22页 |
二、PI3K 概述 | 第22-29页 |
(一) PI3K 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| 第22-24页 |
(二) PI3K 的活性调节 | 第24-25页 |
(三) PI3K 的生理功能 | 第25-29页 |
1. PI3K 与细胞凋亡 | 第26页 |
2. PI3K 与细胞周期调控 | 第26页 |
3. PI3K 与基因转录调控 | 第26页 |
4. PI3K 与细胞骨架 | 第26-27页 |
5. PI3K 的抑制剂 | 第27-29页 |
三、VAV1 概述 | 第29-33页 |
(一) VAV 的组成与分布 | 第29-30页 |
(二) VAV1 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| 第30页 |
(三) VAV1 活性调控 | 第30-33页 |
四、SYK/ZAP70 概述 | 第33-36页 |
(一) SYK/ZAP70 的结构 | 第33页 |
(二) SYK/ZAP70 与白细胞信号转导 | 第33-36页 |
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6页 |
一、实验材料 | 第36-37页 |
(一) 细胞 | 第36页 |
(二) 抗体 | 第36页 |
(三) 试剂 | 第36-37页 |
(四) 质粒 | 第37页 |
(五) 引物 | 第37页 |
(六) 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37页 |
二、实验方法 | 第37-46页 |
(一) 中性粒细胞的提取 | 第37-38页 |
(二) 体外模拟毛细血管的层流实验 | 第38页 |
(三) 免疫荧光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分析 | 第38-39页 |
(四) 亚细胞组份的分离及提取 | 第39-40页 |
(五)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| 第40页 |
(六) 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(Western blot)检测 | 第40-41页 |
(七) Jurkat 细胞的培养 | 第41页 |
(八) 质粒的大量制备 | 第41-43页 |
(九) 瞬时转染 | 第43页 |
(十) 荧光素酶双报告检测 | 第43页 |
(十一) RT-PCR,Real-Time PCR | 第43-46页 |
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60页 |
一、 L-选择素/PSGL-1 与 E 选择素相互作用介导中性粒细胞在 E-选择素上的滚动 | 第46-47页 |
二、用E-选择素交联中性粒细胞表面的 L-选择素和PSGL-1 能够引起F-肌动蛋白的重新分布和聚合 | 第47-49页 |
三、 中性粒细胞在 E-选择素上的滚动依赖于 E-选择素和 L-选择素/PSGL-1 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F-肌动蛋白重新分布和聚合 | 第49-50页 |
四、PI3K 在L-选择素和 PSGL-1 受到 E-选择素交联后活化 | 第50-53页 |
五、PI3K 参与E-选择素交联引起的 F-肌动蛋白重新分布和聚合 | 第53-55页 |
六、中性粒细胞在 E-选择素上的滚动依赖于PI3K | 第55-56页 |
七、Syk/Zap70 不参与中性粒细胞在E-选择素上滚动过程中 PI3K 的活化 | 第56-57页 |
八、PI3K 参与了L-选择素和 PSGL-1 交联引起的 IL-18 基因的表达 | 第57-60页 |
讨论 | 第60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主要创新点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