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光电子技术、激光技术论文--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--光纤元件论文

基于功能材料填充光子晶体光纤光子器件的模拟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特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高双折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高非线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色散可调控性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光波传输理论及有限元法第16-18页
    1.4 光子晶体光纤拉制工艺第18-19页
    1.5 光子晶体光纤填充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1.6 材料填充型光子晶体光纤光子器件研究进展第24-27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8页
第2章 金填充型单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滤波特性研究第28-5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多通讯波长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滤波器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光纤参量与模拟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耦合理论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2.3 1.31μm、1.55μm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滤波器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光纤参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耦合方式转换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2.4 超宽带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滤波器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光纤参量与共振原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2.5 可调谐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滤波器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光纤参量与模场分布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多个参量对偏振特性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双折射对比第50-51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3章 碲玻璃、金填充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特性研究第53-7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-54页
    3.2 碲玻璃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纤参量与耦合理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3.3 碲玻璃填充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光纤参量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3.4 金填充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第65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光纤参量与共振原理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67-7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4章 温敏材料填充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特性研究第75-10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5-76页
    4.2 六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光纤参量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液芯模与缺陷模耦合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78-82页
    4.3 金属填充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光纤参量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4.4 液体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光纤参量与模场分布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87-91页
    4.5 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型温度传感器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光纤参量与传感原理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93-97页
    4.6 缺陷芯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型温度传感器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光纤参量与模场分布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99-102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5章 磁流体填充型光子晶体光纤磁场传感特性研究第103-115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03-104页
    5.2 基于Sagnac干涉效应磁场传感器第104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光纤参量与磁流体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105-110页
    5.3 缺陷芯光子晶体光纤磁场传感器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光纤参量与模场分布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输出结果与理论分析第111-11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14-115页
结论第115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2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27-131页
致谢第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北美洲阔叶林与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驱动因素分析
下一篇:基于分形原理的ACQ-C在木材中吸附及固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