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常用外国语论文--德语论文

语料库支持下的专利文献德汉翻译探究--一项篇章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

致谢词第4-7页
中文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22页
1. 前言第22-40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第22-27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7-28页
    1.3 语料的选择第28-30页
    1.4 研究现状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篇章语用学的研究现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双语语料库和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现状第34-37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1.6 论文结构第38-40页
2.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40-85页
    2.1 篇章语用学第40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篇章定义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动态篇章观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篇章语用学视角下篇章与人和世界的三元互动关系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篇章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第48-53页
    2.2 语料库语言学和语料库第53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语料库语言学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语料库语言学的定义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4 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定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语料库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语料库的定义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语料库的分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用于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的语料库类型第62-65页
    2.3 语料库翻译学第65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语料库翻译学概述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基本理念和定义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语料库翻译学的范式理据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翻译共性第72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翻译语言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翻译语言特征和翻译共性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翻译共性的典型分类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关于翻译共性研究的思考第81-82页
    2.4 本章总结第82-85页
3. 本研究语料库的建设与语料库软件第85-100页
    3.1 本研究所用语料库软件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平行语料库软件ParaConc简介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简介第86-87页
    3.2 本论文所用语料库第87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专利文献德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第88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语料的选取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语料的预处理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双语语料的句子切分、汉语语料的分词与双语语料的对齐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4 双语语料的加载和保存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专利文献汉语类比语料库的创建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本论文的参照语料库第97-98页
    3.3 本章总结第98-100页
4. 篇章语用学框架下、基于语料库的专利文献德汉翻译的实证分析第100-226页
    4.1 词汇层面的实证分析第10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主题词的遴选第103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题词检索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1 单一主题词检索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.2 主题词检索及共现形式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数据统计和实例解析第112-1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 Ausfuhrung第113-1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2 Ausfuhrungsbeispiel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3 Ausfuhrungsform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4 Ausgestaltung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5 Erfindung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6 Unteranspruch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7 aufweisen第131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8 ausfuhren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9 anordnen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0 kennzeichnen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1 umfassen第144-1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2 vorzugsweise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3 bevorzugt第149-1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4 wobei第152-1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结果与讨论第157-161页
    4.2 句法层面的实证分析第161-1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结果从句第16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德语结果从句说明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实证分析第164-1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结果与讨论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被动结构第175-1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德语被动结构说明第176-1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实证分析第177-1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结果与讨论第191-193页
    4.3 篇章结构层面的标题实证分析第193-2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标题检索第194-1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统计和实例解析第197-2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说明书第197-1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技术领域第199-2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3 背景技术第201-2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4 发明/实用新型内容第204-2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5 附图说明第207-2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6 具体实施方式第210-2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7 权利要求书第214-2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8 (说明书)摘要第217-21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结果与讨论第219-224页
    4.4 本章总结第224-226页
5. 关于专利文献的翻译共性的探讨第226-243页
    5.1 专利文献德汉翻译的翻译共性第226-2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规范化第226-2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源语透过效应第228-2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"规范化"和"源语透过效应"的关系第229-230页
    5.2 专利文献翻译共性的成因探析第230-2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翻译过程中的←世界→篇章的三元关系第230-2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世界第233-2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篇章第236-2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人第239-241页
    5.3 本章总结第241-243页
6. 专利文献翻译策略第243-251页
    6.1 宏观层面的专利文献翻译策略第244-24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尊重规范第2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循法原则第244-24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兼顾原文第245页
    6.2 微观层面的专利文献翻译建议第245-250页
    6.3 本章总结第250-251页
7. 结束语第251-258页
    7.1 本论文研究内容概述第251-253页
    7.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53-256页
    7.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256-258页
参考文献第258-269页
附录第269-281页
    附录1:专利文献德汉单向平行语料库一览表第269-278页
    附录2:专利文献汉语类比语料库(原创子库)一览表第278-280页
    附录3:专家鉴定第280-281页

论文共2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机构话语的身份建构语用方式研究
下一篇:即时通信对话的语用语言学分析--以俄汉即时通信语料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