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总则论文

监督管理过失之注意义务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8页
abstract第8-12页
引言第16-28页
    一、研究动机第16-2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第20-23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创新第24-26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意义第26-28页
第一章 研究概况及基本概念第28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德日研究概览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德国研究概况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日本研究概况第31-33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览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概念界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过失构造论立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注意义务根据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注意义务违反之判定第36-38页
    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进路如何选择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过失构造论如何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注意义务研究之乱象第39-40页
    第四节 监督管理过失之概念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过失竞合是监督管理过失的上位概念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双罚制之单位过失犯罪中的监督管理过失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过失共同犯罪的否定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监督管理过失的厘定第45-49页
第二章 监督管理过失之过失构造论第49-75页
    第一节 过失构造论演变中的逻辑思考和价值思考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旧过失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过失论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旧过失论更替中逻辑与价值兼备及启示第56-58页
    第二节 安全生产事故之刑事规治的价值立场第58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之概况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安全生产事故的溯因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应然之价值立场第68-70页
    第三节 应然价值立场下的过失构造论之检视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既往研究中之逻辑不清和价值不明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如何兼顾逻辑和价值之双全第72-75页
第三章 静态视角下监督管理过失之注意义务第75-103页
    第一节 注意义务概念之争议第75-8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客观归责论简介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客观归责论之过失论见解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过失犯之客观归责论研究视角的检讨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过失犯之个别化理论第84-85页
    第二节 监督管理过失之构造及其注意义务第85-10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监督管理过失之构造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监督管理过失之注意义务内容及其特点第88-103页
第四章 动态视角下监督管理过失之注意义务第103-140页
    第一节 违法性理论演变概览第105-109页
    第二节 监督管理过失之行为不法第109-1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过失犯不法之特殊性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监督管理过失之行为不法的认定第112-132页
    第三节 监督管理过失之结果不法第132-1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监督管理过失之因果关系的特点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监督管理过失之结果不法的认定第134-140页
第五章 信赖原则与注意义务的限制第140-159页
    第一节 信赖原则的法理基础第141-1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相当性理论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危险分配理论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信赖原则法理基础之检讨第145-148页
    第二节 信赖原则的体系性定位第148-1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信赖之本性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信赖原则之定位和机能第149-153页
    第三节 信赖原则于监督管理过失中之适用第153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信赖原则适用之争议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信赖原则于监督管理过失中之适用条件第156-159页
第六章 事故类犯罪过失危险犯之设立第159-172页
    第一节 过失危险犯之证成第160-1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证成:过失危险犯也符合主观罪过和客观危害之犯罪框架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立法证成第162-164页
    第二节 事故类犯罪过失危险犯设立的应然性第164-1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安全生产事故之纵向趋势第164-1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安全生产事故之横向比较第167-1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刑罚抑或行政罚第168-169页
    第三节 如何认定事故类犯罪过失危险犯之危险结果第169-172页
参考文献第172-181页
致谢第181-182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2页

论文共1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界限研究
下一篇:衡平理念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