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界限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8页
abstract第8-14页
引言第19-27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目的第19-2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20-23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五、创新之处第25-27页
第一章 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理论界限研究第27-48页
    一、理论界限的现状分析第27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两者概念之比较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两者内涵之比较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两者区分理论之比较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二、理论界限中存在的问题之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两者之间界限的基础理论研究含混不清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两者之间界限的研究重点把握不准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两者之间界限的研究思路受到局限第43-44页
    三、理论界限中存在的问题之反思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没有准确把握犯罪的本质是两者界分中的核心要素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没有以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两者界限研究的切入点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没有将刑法的调整对象作为两者界限的研究起点第46-48页
第二章 我国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实践界限研究第48-81页
    一、立法界限的现状研究第48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立法中的宏观界限研究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立法中的微观界限研究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典型样本—治安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比较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立法界限的特点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二、我国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执法、司法界限研究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规范文本中的执法、司法界限研究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行政违法—犯罪行为在执法、司法中的分流情况简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执法、司法界限的特点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三、实践界限中存在的问题之分析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边界模糊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变化带有较强的工具性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变化呈现出刑法泛化倾向第75-77页
    四、实践界限中存在的问题之反思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行为定性之反思:对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分定性不准确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功能定位之反思:没有准确理解刑法与行政法的功能定位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价值取向之反思:过于强调刑法的保护机能第79-81页
第三章 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界限的价值标准研究第81-119页
    一、以刑法的调整对象作为界限的价值标准之理论展开第81-9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构建轻罪体系引发的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“质”、“量”之争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刑法调整对象的推演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刑法调整对象的内涵分析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刑法调整对象对两者界限展开的意义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二、刑法调整对象下两者界限内核的界定第90-9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核心要素—犯罪本质之再探究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影响要素之一—犯罪“定量”因素存废之探究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影响要素之二—行政违法行为入罪门槛研究第95-99页
    三、刑法调整对象下两者界限外围的研究第99-1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两者界限外围的样态研究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两者界域转化的动向研究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两者界限外围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两者界域转化的重点领域研究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治安违法行为犯罪化的路径选择研究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原劳教行为犯罪化的路径选择研究第114-119页
第四章 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界限的技术标准研究第119-155页
    一、技术标准的切入点:行政法和刑法的功能、定位分析第119-1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醉驾入刑”引发的行政法与刑法功能、定位反思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行政法、刑法在法律体系和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行政法、刑法在法律体系和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分析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行政法与刑法功能、定位差异对界限的影响分析第124-125页
    二、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界分的技术标准之理论阐发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界分的技术标准—刑法不得已原则的内涵阐述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刑法不得已原则与行政法、刑法功能和定位的契合性分析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刑法不得已原则对行政法、刑法功能和定位的理性回应第128-129页
    三、刑法不得已原则在立法中的具体展开研究第129-1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立法模式篇:二元制立法模式调整的路径研究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立法技术篇:刑事立法明确性研究第134-138页
    四、刑法不得已原则在行政中的具体展开研究第138-1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强化行政在界分中的基础作用的必要性阐述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界分中坚持行政的基础地位的具体要求分析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刑法不得已原则在行政中展开的具体路径研究第143-146页
    五、刑法不得已原则在司法中的具体展开研究第146-1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之立场抉择第1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司法克制必须尊重立法建构的两者界限的法秩序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司法克制必须注意介入行政的限度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发挥司法能动对立法中的行政性构成要件要素予以补充第151-155页
第五章 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界分的情感标准研究第155-178页
    一、情感标准:常识、常理、常情的阐发第155-1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情感标准的引出: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引发的法理与情理之争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常识、常理、常情的含义解读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常识、常理、常情在界分中的定位分析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常识、常理、常情在界分中的要素展开第159-160页
    二、以人性为出发点在界分中的具体展开第160-16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人性的解读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在界分中提出以人性为出发点的背景分析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人性在界分中的具体展开:平衡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的路径第163-166页
    三、以人民为本在界分中的具体展开第166-17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以人民为本的含义解读第166-16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人民为主体展开的前提—理性甄别民意第1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以人民为本要求在立法中保障人民参与立法的充分性第167-16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以人民为本要求保障人民的意志通过适当的渠道进入司法第169-172页
    四、以良心为天平在界分中的具体展开第172-17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良心的解读及其在界分中的必要性分析第172-17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界分中法律规则解释的良心之维分析第174-17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界分中定罪的良心之维分析第175-178页
结语第178-180页
参考文献第180-189页
致谢第189-190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90页

论文共1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惩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问题研究
下一篇:监督管理过失之注意义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