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4.1 国外方面 | 第10页 |
1.4.2 国内方面 | 第10-11页 |
1.4.3 对研究现状的简单评价 | 第11-12页 |
1.5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6 本文特色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司法审判与信息化发展相关理论 | 第16-26页 |
2.1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提升司法审判能力的指导意义 | 第16-18页 |
2.1.1 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联系 | 第16-17页 |
2.1.2 法院司法审判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1.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提升司法审判能力的指导意义 | 第18页 |
2.2 信息系统进化模型及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 | 第18-23页 |
2.2.1 诺兰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2.2 信息系统成长的动力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2.3 法院信息化的前沿应用 | 第21-23页 |
2.3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| 第23-26页 |
2.3.1 信息化拓宽诉讼服务 | 第23-24页 |
2.3.2 信息化提高司法质效 | 第24页 |
2.3.3 信息化提升执行能力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国内外法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及经验启示 | 第26-52页 |
3.1 英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实践 | 第26-31页 |
3.1.1 英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1.2 英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特色——在线法院 | 第27-29页 |
3.1.3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英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动力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4 基于诺兰模型的英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美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实践 | 第31-33页 |
3.2.1 美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2.2 美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特色——CM/ECF系统 | 第32-33页 |
3.2.3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原则分析 | 第33页 |
3.3 其他国家法院信息化建设实践 | 第33-34页 |
3.4 国外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启示 | 第34-35页 |
3.5 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实践 | 第35-48页 |
3.5.1 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| 第35-40页 |
3.5.2 智慧苏州审判模式 | 第40-43页 |
3.5.3 杭州互联网法院 | 第43-45页 |
3.5.4 其他法院信息化建设 | 第45-47页 |
3.5.5 基于诺兰模型的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6 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启示 | 第48-52页 |
第4章 N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| 第52-74页 |
4.1 N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设计 | 第52-53页 |
4.2 N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| 第53-58页 |
4.2.1 服务人民群众 | 第53-55页 |
4.2.2 服务审判执行 | 第55-57页 |
4.2.3 服务司法管理 | 第57-58页 |
4.3 N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规划 | 第58-64页 |
4.3.1 基于诺兰模型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.2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| 第62页 |
4.3.3 深化信息系统应用 | 第62-63页 |
4.3.4 放眼大数据建设及应用 | 第63页 |
4.3.5 建设信息化保障体系 | 第63-64页 |
4.4 N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 | 第64-74页 |
4.4.1 设计过程及依据 | 第64-66页 |
4.4.2 硬件层 | 第66-69页 |
4.4.3 数据层 | 第69-70页 |
4.4.4 服务层 | 第70-71页 |
4.4.5 平台层 | 第71-72页 |
4.4.6 应用层 | 第72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