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1-12页 |
1.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印刷行业生产工艺特点及气流组织难点 | 第12-14页 |
1.2 印刷厂房高大空间常用气流组织 | 第14-1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1.3.1 分层空调技术 | 第15-18页 |
1.3.2 冬季空调送热风技术 | 第18-20页 |
1.3.3 研究现状分析 | 第20-22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2. 大空间通风空调理论基础 | 第23-37页 |
2.1 射流理论 | 第23-31页 |
2.1.1 射流分类 | 第23-24页 |
2.1.2 等温自由射流 | 第24-27页 |
2.1.3 非等温自由射流 | 第27-29页 |
2.1.4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 | 第29-31页 |
2.2 室内热分层 | 第31-34页 |
2.2.1 非通风房间热分层 | 第32-33页 |
2.2.2 通风房间热分层 | 第33-34页 |
2.3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| 第34-36页 |
2.3.1 不均匀系数 | 第35页 |
2.3.2 ADPI指标 | 第35-36页 |
2.3.3 能量利用系数 | 第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. 印刷厂房高大空间分层空调气流组织PIV模型试验 | 第37-63页 |
3.1 PIV试验理论基础 | 第37-40页 |
3.1.1 相似性理论基础 | 第37-39页 |
3.1.2 PIV测试系统原理及组成 | 第39-40页 |
3.2 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案 | 第40-44页 |
3.2.1 试验装置 | 第40-42页 |
3.2.2 测试方案 | 第42-44页 |
3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5页 |
3.3.1 送风高度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3.3.2 送风速度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3.3.3 送风口型式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| 第51-55页 |
3.4 数值模拟 | 第55-61页 |
3.4.1 厂房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 | 第55-59页 |
3.4.2 厂房冬夏季工况模拟与计算分析 | 第59-6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4.印刷厂房分区域空调气流组织形式优化与流场分析 | 第63-118页 |
4.1 模拟工况设置简介 | 第64-68页 |
4.1.1 印刷厂房热源形式 | 第64页 |
4.1.2 送风方式 | 第64-66页 |
4.1.3 计算模型建立 | 第66页 |
4.1.4 湍流模型选择 | 第66-67页 |
4.1.5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67-68页 |
4.2 冬季工况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68-93页 |
4.2.1 面热源冬季工况 | 第69-76页 |
4.2.2 实体热源(体热源 1)冬季工况 | 第76-84页 |
4.2.3 间隙体热源(体热源 2)冬季工况 | 第84-90页 |
4.2.4 冬季典型工况整场气流组织评价 | 第90-93页 |
4.3 夏季工况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93-115页 |
4.3.1 面热源夏季工况 | 第94-101页 |
4.3.2 实体热源(体热源 1)夏季工况 | 第101-107页 |
4.3.3 间隙体热源(体热源 2)夏季工况 | 第107-114页 |
4.3.4 夏季典型工况整场气流组织评价 | 第114-11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8页 |
5. 实际案例现场测试与气流组织效果分析 | 第118-140页 |
5.1 测试对象简介 | 第118-119页 |
5.2 冬季工况测试 | 第119-131页 |
5.2.1 测点布置 | 第119-120页 |
5.2.2 冬季自然环境条件(空调未开启)工况 | 第120-125页 |
5.2.3 冬季空调送热风工况 | 第125-130页 |
5.2.4 两种工况对比分析 | 第130-131页 |
5.3 夏季工况测试 | 第131-138页 |
5.3.1 测点布置及室外气象条件 | 第131-132页 |
5.3.2 室内高度方向环境参数分布 | 第132-135页 |
5.3.3 室内水平方向环境参数分布 | 第135-13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38-140页 |
6. 结论 | 第140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47页 |
致谢 | 第147-148页 |
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| 第148-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