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24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区别 | 第11-12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体评价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方法和框架 | 第20-22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3.3 基本框架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创新之处及局限 | 第22-2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22页 |
1.4.3 不足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| 第24-29页 |
2.1 主流意识感召力受到冲击 | 第24-25页 |
2.2 西方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 | 第25-26页 |
2.3 部分文化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| 第26-27页 |
2.4 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缺乏保护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联 | 第29-34页 |
3.1 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之核 | 第29-30页 |
3.2 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之轴 | 第30-32页 |
3.3 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之基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| 第34-41页 |
4.1 思想导向作用 | 第34-36页 |
4.1.1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 | 第34-35页 |
4.1.2 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| 第35-36页 |
4.2 激励作用 | 第36-37页 |
4.2.1 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 | 第36-37页 |
4.2.2 促进文化创业创新 | 第37页 |
4.3 凝聚作用 | 第37-39页 |
4.3.1 提升群众文化认同 | 第38页 |
4.3.2 促进群众凝聚价值共识 | 第38-39页 |
4.4 营造环境 | 第39-41页 |
4.4.1 塑造一种文化兼容并包的环境 | 第39-40页 |
4.4.2 营造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氛围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 | 第41-50页 |
5.1 注重理念更新 | 第41-43页 |
5.1.1 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| 第41-42页 |
5.1.2 强调思维创新 | 第42-43页 |
5.1.3 增强文化自信 | 第43页 |
5.2 着力体制创新 | 第43-45页 |
5.2.1 完善文化运行体制 | 第43-44页 |
5.2.2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| 第44-45页 |
5.2.3 建立文化传播机制 | 第45页 |
5.3 重视制度设计 | 第45-47页 |
5.3.1 创建文化软实力战略性制度 | 第45-46页 |
5.3.2 注重文化传承制度建设 | 第46页 |
5.3.3 加强文化产业制度 | 第46-47页 |
5.4 营造“内外”环境 | 第47-50页 |
5.4.1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“内”环境 | 第47-48页 |
5.4.2 重视文化产业领域与拓展文化交流平台的“外”环境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