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学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形成性评价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创新之处 | 第12页 |
1.4 论文框架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6页 |
2.1.1 生态学 | 第14页 |
2.1.2 教育生态学 | 第14-15页 |
2.1.3 生态课堂 | 第15页 |
2.1.4 形成性评价 | 第15-16页 |
2.1.5 英语阅读 | 第16页 |
2.2 国内外对形成性评价研究回顾 | 第16-18页 |
2.2.1 国内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2.2.2 国外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| 第18页 |
2.3 国内外对生态学的研究回顾 | 第18-21页 |
2.3.1 国内对生态学的研究回顾 | 第19页 |
2.3.2 国外对生态学的研究回顾 | 第19-21页 |
2.4 国内外从生态学角度对课堂评价的研究回顾 | 第21-22页 |
2.5 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2.5.1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2页 |
2.5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5.3 生态学原理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 | 第24-40页 |
3.1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| 第24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24-25页 |
3.3 研究工具 | 第25-26页 |
3.3.1 试卷 | 第25页 |
3.3.2 问卷 | 第25-26页 |
3.3.3 访谈 | 第26页 |
3.3.4 学生成长档案袋 | 第26页 |
3.3.5 课堂观察法 | 第26页 |
3.4 研究过程 | 第26-32页 |
3.4.1 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| 第26-27页 |
3.4.2 实验实施阶段 | 第27-31页 |
3.4.3 实验反馈与总结阶段 | 第31-32页 |
3.5 具体构建模式 | 第32-40页 |
3.5.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| 第32-36页 |
3.5.2 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| 第36-38页 |
3.5.3 评价环境的生态化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数据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3页 |
4.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| 第40-48页 |
4.1.1 信度分析 | 第40页 |
4.1.2 效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1.3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1.4 实验班后测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2 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2.2 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分析 | 第49页 |
4.2.3 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.4 控制班前测和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 访谈数据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1 实验前访谈数据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.2 实验后访谈数据分析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3-56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3页 |
5.2 本研究的不足 | 第53-54页 |
5.3 教学启示与建议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-80页 |
附录1:前测调查问卷 | 第60-62页 |
附录2:后测调查问卷 | 第62-64页 |
附录3:访谈问卷 | 第64-65页 |
附录4:前测阅读试卷 | 第65-72页 |
附录5:后测阅读试卷 | 第72-79页 |
附录6:蜗牛爬金字塔 | 第79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