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区域规划论文--中国区域规划论文--农村乡镇规划论文

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--以安庆市太湖县九龙村为例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“三农”问题与美丽乡村建设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新型城镇化战略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传统农业转型与乡村旅游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美丽乡村托起美丽乡愁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思考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4 中国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与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乡村景观发展现状与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论文框架第19-22页
第二章 乡村景观规划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2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美丽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乡村景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乡村景观规划第23页
    2.2 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与原理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乡村旅游学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循环经济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原乡规划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乡村美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-26页
第三章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“四宜”策略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 3.1 乡村景观的“宜居性”表达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居民点景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建筑景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庭院景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公共空间景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道路景观第28-29页
    3.2 乡村景观的“宜业性”表达第29页
    3.3 乡村景观的“宜游性”表达第29-30页
    3.4 乡村景观的“宜文性”表达第30-32页
第四章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第32-42页
    4.1 “宜居”建设案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德国雷岑豪森村之农村发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小结第34页
    4.2 “宜业”建设案例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台湾台东县纵谷区池上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日本大分县大山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小结第37页
    4.3 “宜游”建设案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台湾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小结第39页
    4.4 “宜文”建设案例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安徽省绩溪县仁里村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小结第40-42页
第五章 实证研究—安徽太湖县九龙村村域规划第42-108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背景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区位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规划范围及现状第43-44页
    5.2 建设条件和SWOT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自然条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资源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水电条件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SWOT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5.3 项目规划理念、定位与建设任务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上位规划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规划定位与目标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发展思路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1 文化品牌塑造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3.2 生态品牌塑造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规划任务第50-51页
    5.4 规划依据与原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规划依据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第52页
    5.5 九龙村乡村景观总体规划第5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规划格局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1 布局模式:链状串联,圈层分布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2 用地布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功能分区规划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交通系统规划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绿地规划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4.1 道路绿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4.2 农田景观规划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4.3 山林景观规划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4.4 庭院绿化规划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水系规划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5.1 规划思路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5.2 规划内容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市政规划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6.1 供电系统规划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6.2 通讯系统规划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6.3 给排水规划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65-66页
    5.6 九龙村产业发展规划第66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产业现状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产业发展思路和理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产业发展策略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6.3.1 调整产业结构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6.3.2 规划产业发展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小结第75-76页
    5.7 九龙村乡村旅游规划第76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旅游市场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旅游空间布局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景观核心吸引物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5 旅游标识系统设计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6 旅游管理与营销策略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7.6.1 旅游管理策略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7.6.2 旅游分销策略第84-85页
    5.8 分区规划和节点设计第85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分区规划第85-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1 农耕文化观光区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2 循环农业生产区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3 旅游管理服务区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4 民居景观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5 九龙舫民俗风情区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6 九龙涧露营区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1.7 月亮湾休闲度假区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节点设计第94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植物配置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3.1 植物选择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8.3.2 生产性植物配置第102-103页
    5.9 建设时序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9.1 启动发展期(2016-2017年)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9.2 完善发展期(2018-2025年)第104页
    5.10 投资估算第104-105页
    5.11 招商运营建议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11.1 总体思路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11.2 收益分析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11.3 效益分析第106-108页
第六章 结语第108-110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108页
    6.2 不足第108-109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109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4页
致谢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吉图区域综合交通网运营效率评价研究
下一篇:钢管混凝土结构复杂空间相贯节点受力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