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10-2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(一)反腐新常态开启了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时代 | 第10页 |
(二)反腐新常态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同步发展 | 第10-11页 |
(三)大学生廉洁教育早已成为全球共识 | 第11-12页 |
(四)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构筑“不想腐”的信念具有现实可能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二)现实价值 | 第13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9页 |
(一)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(二)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9页 |
(二)问卷调查法 | 第19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9-20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20-22页 |
(一)创新之处 | 第20-21页 |
(二)研究不足 | 第21-22页 |
第一章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概述 | 第22-37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| 第22-28页 |
一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概念 | 第22-25页 |
二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础理论 | 第25-28页 |
第二节 反腐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| 第28-31页 |
一、反腐新常态的内涵 | 第29-30页 |
二、反腐新常态的特征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大学生廉洁教育与反腐新常态的互动关系 | 第31-37页 |
一、反腐新常态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引导作用 | 第32-33页 |
二、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新常态反腐互补协调发展 | 第33-35页 |
三、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于反腐新常态的重大意义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调查 | 第37-54页 |
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| 第37-38页 |
一、调查方法和内容 | 第37页 |
二、调查范围及对象 | 第37-38页 |
三、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38页 |
第二节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取得初步成果 | 第38-40页 |
一、大学生廉洁教育环境逐步改善 | 第38-39页 |
二、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正在开展 | 第39页 |
三、大学生廉洁意识逐渐增强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40-54页 |
一、大学生廉洁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| 第40-41页 |
二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缺乏有效性 | 第41-43页 |
三、廉洁教育师资队伍水平还不高 | 第43-45页 |
四、理论研究和教育机制仍显薄弱 | 第45-47页 |
五、不同背景大学生廉洁意识差异显著 | 第47-51页 |
六、大学生廉洁认知与行为间存在鸿沟 | 第51-54页 |
第三章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优化路径 | 第54-66页 |
第一节 加强宣传,提高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认识 | 第54-55页 |
一、走出误区,增进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认同 | 第54-55页 |
二、激发动机,提升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参与程度 | 第55页 |
第二节 结合实际,优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 | 第55-57页 |
一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,突出针对性 | 第56页 |
二、反映反腐倡廉实际,注重现实性 | 第56-57页 |
第三节 拓展路径,丰富大学生廉洁教育方式 | 第57-59页 |
一、依托网络,搭建日常廉洁教育新平台 | 第57-58页 |
二、分层施教,解决廉洁素质差异化难题 | 第58页 |
三、社会实践,跨越认知与行为间的鸿沟 | 第58-59页 |
第四节 育人为本,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| 第59-61页 |
一、选聘专业师资,提升教育质量 | 第60页 |
二、满足师资需要,提供发展平台 | 第60-61页 |
三、改善师德师风,发挥示范效应 | 第61页 |
第五节 统筹兼顾,深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研究 | 第61-63页 |
一、精心组织,成立廉洁教育研究机构 | 第61-62页 |
二、深入研究,加快普及廉洁教育教材 | 第62-63页 |
第六节 整合资源,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 | 第63-66页 |
一、加强领导,建立工作机制 | 第63-64页 |
二、加大投入,健全保障机制 | 第64页 |
三、实施奖惩,落实监督考评机制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附录 反腐新常态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| 第74-8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0-81页 |
后记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