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役电池储能利用主动均衡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储能利用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退役电池储能利用发展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电池组主动均衡技术研究现状及技术难题 | 第14-15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退役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| 第17-30页 |
2.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| 第17-20页 |
2.1.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1.2 锂电池主要性能参数 | 第18-20页 |
2.2 退役锂电池容量再标定 | 第20-23页 |
2.2.1 锂电池退役前后主要性能参数对比 | 第20-21页 |
2.2.2 退役锂电池容量再标定 | 第21-23页 |
2.3 单体退役电池SOC估计 | 第23-28页 |
2.3.1 锂电池常用SOC估算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3.2 开路电压法确定SOC初值 | 第26-27页 |
2.3.3 基于OCV-AH的 SOC 估计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退役电池组主动均衡方案及电路设计 | 第30-40页 |
3.1 退役电池的不一致性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1.1 不一致性产生原因 | 第30-31页 |
3.1.2 不一致性造成影响 | 第31页 |
3.1.3 不一致性解决办法 | 第31-32页 |
3.2 主动均衡方案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3 组内均衡拓扑结构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3.1 集中式组内均衡拓扑结构 | 第34-35页 |
3.3.2 组内均衡过程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组间均衡拓扑结构设计 | 第36-38页 |
3.4.1 分布式组间均衡拓扑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4.2 组间均衡过程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 占空比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退役电池组主动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| 第40-51页 |
4.1 主动均衡目标变量选定 | 第40-41页 |
4.2 组内均衡控制策略设计 | 第41-46页 |
4.2.1 组内主动均衡判据 | 第41-42页 |
4.2.2 组内均衡控制算法设计 | 第42-46页 |
4.3 组间均衡控制策略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3.1 组间主动均衡判据 | 第46-47页 |
4.3.2 组间均衡控制算法设计 | 第47-48页 |
4.4 总体均衡控制算法设计 | 第48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退役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仿真与实验 | 第51-68页 |
5.1 主动均衡系统仿真 | 第51-61页 |
5.1.1 组内均衡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51-57页 |
5.1.2 总体均衡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57-61页 |
5.2主动均衡系统实验 | 第61-67页 |
5.2.1 双层主动均衡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| 第61-62页 |
5.2.2 均衡实验及分析 | 第62-6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总结 | 第68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