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电子助视技术 | 第12-14页 |
1.2.2 德州仪器嵌入式多核处理器 | 第14-17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助视系统整体设计 | 第19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需求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2.1 系统功能需求 | 第19-22页 |
2.2.2 系统性能需求 | 第22-23页 |
2.3 硬件平台设计 | 第23-25页 |
2.3.1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 | 第23-24页 |
2.3.2 硬件设计 | 第24-25页 |
2.4 软件平台搭建 | 第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手机助视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| 第26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需求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 手机识别模块 | 第27-34页 |
3.3.1 图像预处理 | 第27-28页 |
3.3.2 图像轮廓提取算法介绍 | 第28-31页 |
3.3.3 手机轮廓检测与提取 | 第31-33页 |
3.3.4 手机图像校正与显示 | 第33-34页 |
3.4 手机控制模块 | 第34-40页 |
3.4.1 Android ADB for ARM | 第35-36页 |
3.4.2 手机信息的获取 | 第36-38页 |
3.4.3 屏幕坐标映射 | 第38页 |
3.4.4 用户动作映射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助视系统的加速优化设计与实现 | 第41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助视系统的优化框架设计 | 第41-42页 |
4.3 变色算法加速模块 | 第42-47页 |
4.3.1 变色算法介绍 | 第42-44页 |
4.3.2 基于OpenMP的算法加速设计与实现 | 第44-46页 |
4.3.3 基于ARM NEON的算法加速设计与实现 | 第46-47页 |
4.4 手机助视模式算法加速模块 | 第47-53页 |
4.4.1 手机识别算法介绍 | 第47-48页 |
4.4.2 基于OpenCL的算法加速设计与实现 | 第48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基于Qt的助视软件设计和实现 | 第54-78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助视软件框架设计 | 第54-55页 |
5.3 软件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5-66页 |
5.3.1 界面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3.2 界面实现 | 第56-60页 |
5.3.3 所用Qt相关技术 | 第60-66页 |
5.4 软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| 第66-77页 |
5.4.1 图像采集与显示 | 第66-69页 |
5.4.2 图像缩放与变色功能 | 第69-71页 |
5.4.3 图片存储管理 | 第71-73页 |
5.4.4 手机助视子模式 | 第73-75页 |
5.4.5 主菜单及快捷菜单参数设置功能 | 第75-7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6.1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78-79页 |
6.2 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