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本文专用技术术语(缩写)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3页 |
1.1 先进航空涡轮发动机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8-26页 |
1.1.1 国外重大研究计划 | 第18-19页 |
1.1.2 主要研究进展 | 第19-26页 |
1.2 国内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NO_x仿真与测试技术研究 | 第26-28页 |
1.2.1 燃烧室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2.2 排气污染物测试技术研究 | 第27页 |
1.2.3 燃烧室测试分析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3 航空涡轮发动机NO_x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| 第28-29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1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NO_X排放数值模拟与仿真 | 第33-74页 |
2.1 引言 | 第33-48页 |
2.1.1 NO_x生成机制 | 第34-37页 |
2.1.2 NO_x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37-39页 |
2.1.3 燃烧室内控制方程 | 第39-48页 |
2.2 NO_x低污染排放燃烧室及典型仿真 | 第48-59页 |
2.2.1 SC燃烧室 | 第50-51页 |
2.2.2 LPP燃烧室 | 第51页 |
2.2.3 TAPS燃烧室 | 第51-52页 |
2.2.4 RQL燃烧室 | 第52页 |
2.2.5 仿真优化参数、单元及边界热平衡 | 第52-55页 |
2.2.6 典型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5-59页 |
2.3 NO_x仿真条件及结果分析 | 第59-71页 |
2.3.1 仿真条件 | 第59-62页 |
2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2-71页 |
2.4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1-72页 |
2.5 本章小节 | 第72-74页 |
第三章 影响航空涡轮发动机NO_x排放的协同因素分析 | 第74-98页 |
3.1 引言 | 第74-76页 |
3.2 燃料 | 第76-80页 |
3.2.1 燃料LHV与热焓 | 第76-78页 |
3.2.2 燃油挥发性 | 第78-80页 |
3.3 混合方式 | 第80-83页 |
3.4 冷却与稀释扩散 | 第83-88页 |
3.4.1 近壁面温度分布 | 第84-87页 |
3.4.2 壁面热沉及穿透深度 | 第87-88页 |
3.5 燃气比 | 第88-91页 |
3.6 NOx/CO生成协同 | 第91-9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四章 航空涡轮发动机NO_x排放检测技术 | 第98-123页 |
4.1 引言 | 第98-99页 |
4.2 NO_x排放检测分析的新方法 | 第99-103页 |
4.3 NO_x现场飞行检测结果分析 | 第103-107页 |
4.4 试验条件 | 第107-122页 |
4.4.1 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| 第107-108页 |
4.4.2 试验工况的选取 | 第108-109页 |
4.4.3 试验工况控制 | 第109-111页 |
4.4.4 污染物计算方法 | 第111-112页 |
4.4.5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112-120页 |
4.4.6 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第五章 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红外检测试验及分析 | 第123-156页 |
5.1 前言 | 第123-124页 |
5.2 红外辐射特性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24-129页 |
5.3 红外辐射测试设备校准与定标 | 第129-137页 |
5.3.1 测试设备 | 第129-132页 |
5.3.2 设备定标 | 第132-137页 |
5.4 研究内容 | 第137-154页 |
5.4.1 红外辐射大气透射率及其修正 | 第137-142页 |
5.4.2 目标发射率测量 | 第142-149页 |
5.4.3 环境影响与测试距离 | 第149-150页 |
5.4.4 尾焰红外特性分析 | 第150-15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54-15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56-1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9-175页 |
附件A: 车辆排放数据库应用指南 | 第175-187页 |
1. 概述 | 第175页 |
2. 搜索和提取数据 | 第175-180页 |
3. CEDB排放计算器 | 第180-183页 |
4. 用户权限-数据库编辑 | 第183-187页 |
致谢 | 第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