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专业词语英文缩写对照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8页 |
1.1 光学显微成像发展历史简述 | 第14-17页 |
1.2 远场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| 第17-27页 |
1.2.1 基于荧光单分子定位的显微技术 | 第19-22页 |
1.2.2 基于点扩散函数工程的显微技术 | 第22-25页 |
1.2.3 基于结构照明的显微技术 | 第25-27页 |
1.3 光学三维显微成像技术 | 第27-34页 |
1.3.1 光学层析显微 | 第28-29页 |
1.3.2 激光扫描共聚焦/双光子显微 | 第29-31页 |
1.3.3 光片显微 | 第31-32页 |
1.3.4 结构照明光切片显微 | 第32-34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4-35页 |
1.5 论文主要内容 | 第35-38页 |
第二章 结构照明显微成像的理论 | 第38-56页 |
2.1 超分辨SIM的理论 | 第38-47页 |
2.1.1 线性超分辨SIM | 第39-41页 |
2.1.2 非线性超分辨SIM | 第41-43页 |
2.1.3 超分辨SIM成像的数值模拟 | 第43-47页 |
2.2 光切片SIM的理论 | 第47-53页 |
2.2.1 结构照明光切片的原理 | 第47-52页 |
2.2.2 光切片SIM成像的数值模拟 | 第52-53页 |
2.3 超分辨SIM与光切片SIM的关系 | 第53-5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三章 基于DMD调制和LED照明的结构照明显微成像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| 第56-74页 |
3.1 结构照明光场的产生和调控方法 | 第56-62页 |
3.1.1 光的干涉产生结构光场 | 第56-58页 |
3.1.2 激光干涉法 | 第58-60页 |
3.1.3 投影微缩法 | 第60-62页 |
3.2 D-SIM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| 第62-71页 |
3.2.1 光路原理概述 | 第62-63页 |
3.2.2 光路设计 | 第63-70页 |
3.2.3 系统工作流程及软硬件控制 | 第70-7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71-74页 |
第四章 结构照明显微的图像重构算法 | 第74-92页 |
4.1 超分辨图像重构算法 | 第74-86页 |
4.1.1 精确获取结构光场参量的方法 | 第74-80页 |
4.1.2 去卷积算法 | 第80-86页 |
4.2 光切片图像重构算法 | 第86-89页 |
4.3 超分辨的光切片图像重构算法 | 第89-9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结构照明显微系统的成像结果和分析 | 第92-102页 |
5.1 超分辨SIM | 第92-96页 |
5.1.1 系统分辨率的标定 | 第92-93页 |
5.1.2 超分辨成像分析 | 第93-96页 |
5.2 光切片SIM | 第96-101页 |
5.2.1 光切片成像分析 | 第96-99页 |
5.2.2 成像速度分析 | 第99-10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六章 基于结构照明的大视场、快速、高分辨三维显微技术研究及应用 | 第102-112页 |
6.1 硬件触发控制与时序 | 第102-105页 |
6.2 视场拼接技术 | 第105-107页 |
6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107-11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2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30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30-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