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冬小麦/春玉米模式玉米干物质及N、P吸收利用氮肥调控研究

摘要第7-9页
1 前言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1.3 间套作作物产量优势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间套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1.5 间套作作物磷素吸收利用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第15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2.1 试验地概况第15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15页
    2.3 试验材料第15-16页
    2.4 样品采集第16页
    2.5 测定方法及指标计算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干物质指标计算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氮素指标计算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磷素指标计算方法第17页
    2.6 数据处理第17页
3 结果与分析第17-29页
    3.1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干物质积累、转运与分配的变化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变化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干物质转运的变化第20-21页
    3.2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氮素积累、分配及氮效率变化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氮素积累量的变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氮素分配的变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第24-25页
    3.3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磷素积累、分配及磷利用率的变化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磷素积累量的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磷素分配的变化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施氮量下套作玉米磷素利用率的变化第29页
4 讨论第29-33页
    4.1 不同施氮量套作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利用第29-31页
    4.2 不同施氮量套作玉米氮素积累及利用第31-32页
    4.3 不同施氮量套作玉米磷素积累及利用第32-33页
5 结论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9页
Abstract第39-41页
致谢第43-4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M公司员工培训方案优化研究
下一篇:中企开源软件公司研发管理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