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LTE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卫星LTE融合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GEO卫星LTEl2层协议架构 | 第20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卫星LTE网络拓扑结构 | 第20-21页 |
2.3 LTE系统l2层协议栈结构 | 第21-23页 |
2.3.1 MAC子层 | 第21-22页 |
2.3.2 RLC子层 | 第22-23页 |
2.4 卫星LTEl2层协议技术适应性分析 | 第23-27页 |
2.4.1 GEO卫星通信特点分析 | 第23页 |
2.4.2 资源调度算法适应性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4.3 重传机制适应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4.4 AMPDU优化设计与协议分析 | 第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页 |
第三章 基于MAC子层的跨层资源调度算法 | 第27-38页 |
3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3.2 传统M-LWDF算法 | 第28-29页 |
3.3 跨层资源调度算法 | 第29-33页 |
3.3.1 基于时延函数的M-LWDF算法改进 | 第30-31页 |
3.3.2 基于时延函数和业务Qos的M-LWDF算法改进 | 第31-32页 |
3.3.3 算法流程 | 第32-33页 |
3.4 性能仿真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基于MAC/RLC子层的低时延SL-HARQ机制 | 第38-48页 |
4.1 引言 | 第38页 |
4.2 HARQ/ARQ机制基本原理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HARQ机制 | 第39-40页 |
4.2.2 ARQ机制 | 第40-41页 |
4.3 低时延SL-HARQ机制 | 第41-44页 |
4.3.1 系统模型 | 第42页 |
4.3.2 sl-harq机制主要思想 | 第42-43页 |
4.3.3 sl-harq机制性能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 性能仿真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 基于RLC子层的AMPUD设计与协议分析 | 第48-62页 |
5.1 引言 | 第48页 |
5.2 AMPUD设计与协议分析理论基础 | 第48-52页 |
5.2.1 ampdu设计 | 第48-50页 |
5.2.2 macpdu与pdcppdu | 第50-51页 |
5.2.3 数据流经过各子层 | 第51-52页 |
5.3 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52-54页 |
5.3.1 协议分析难点 | 第52页 |
5.3.2 协议分析软件架构 | 第52-54页 |
5.4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4-6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束语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