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跨国并购维多麦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1.6 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理论概述与方法 | 第15-20页 |
2.1 跨国并购风险种类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1.1 外部风险 | 第15-16页 |
2.1.2 内部风险 | 第16-17页 |
2.2 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3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| 第18页 |
2.3.1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理论 | 第18页 |
2.3.2 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| 第18页 |
2.3.3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| 第18页 |
2.4 跨国并购风险控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| 第20-27页 |
3.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| 第20-21页 |
3.2 我国企业跨国财务风险识别 | 第21-24页 |
3.2.1 并购准备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| 第21页 |
3.2.2 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| 第21-24页 |
3.2.3 并购整合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| 第24页 |
3.3 我国企业跨国财务风险控制 | 第24-27页 |
3.3.1 并购准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| 第24-25页 |
3.3.2 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| 第25页 |
3.3.3 并购整合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实证分析—光明并购案 | 第27-42页 |
4.1 案例简介 | 第27-28页 |
4.1.1 并购方简介 | 第27页 |
4.1.2 目标方简介 | 第27-28页 |
4.1.3 并购过程 | 第28页 |
4.2 “光明并购案”中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28-35页 |
4.2.1 并购准备阶段定价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.2 并购实施阶段融资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4.2.3 并购实施阶段支付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2.4 并购整合阶段财务整合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 “光明并购案”中财务风险控制 | 第35-42页 |
4.3.1 并购准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评价 | 第35-37页 |
4.3.2 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控制评价 | 第37-38页 |
4.3.3 并购整合阶段财务风险控制评价 | 第38-39页 |
4.3.4 案例风险控制结果分析 | 第39-42页 |
第5章 案例启示 | 第42-48页 |
5.1 做事前全面分析可行性 | 第42-44页 |
5.2 运用专业的资产评估方法 | 第44-45页 |
5.3 融资渠道多元化 | 第45-46页 |
5.4 合理改善融资结构,降低融资成本 | 第46页 |
5.5 规避不必要的支付风险 | 第46-47页 |
5.6 重视并购后整合工作 | 第47-48页 |
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