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技法论文--中国画技法论文

永恒童趣--从传统婴戏图到现代儿童题材工笔画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绪论第9-12页
    1.1 、选题缘由第9页
    1.2 、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、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、研究方法第11-12页
2“婴戏成图”第12-23页
    2.1 、传统婴戏图的发展过程及特色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、从宋、元、明、清到近现代的步步演变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、“童真童趣”与婴戏图第16-18页
    2.2 、传统婴戏图与同时期社会人文背景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、政治、经济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、文化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2.3 、传统婴戏图的伦理文化价值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、繁衍的象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、美意的寄托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、以清“乾隆百子图粉彩瓷”为例分析第21-23页
3、瓷绘婴戏——传统婴戏图的民间传播第23-30页
    3.1 、婴戏图在陶瓷绘画中的民俗趣味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、宋代瓷上的婴戏趣味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、明清瓷上的婴戏趣味第25-26页
    3.2 、婴戏图在陶瓷绘画中的独特造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、工笔类造型模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、写意类艺术手法第27页
    3.3 、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、从游戏学习中看陶瓷婴戏图的教育理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、从生活中谈陶瓷婴戏图的寓教于乐第28-30页
4、现代儿童题材工笔画与传统婴戏图的比较第30-38页
    4.1 、对“婴戏图”的继承性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、社会背景引导题材选取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、审美技法决定画面效果第32-34页
    4.2 、粉彩婴戏图的大众传播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、传播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、现代生活对“婴戏”文化的需求第35-36页
    4.3 、现代儿童题材工笔画发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、现代儿童题材工笔画发展的艺术特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、对儿童题材工笔画发展的思考第37-38页
5、从创作中谈传统婴戏图对自己的影响第38-45页
    5.1 、在模仿中总结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、对传统婴戏图中内容的借鉴学习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、对粉彩婴戏图中技法的借鉴学习第39-40页
    5.2 、在创作中收获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、生活中寻找创作原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、儿童题材工笔画创作第41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附录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规模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--以社会化救济为视角
下一篇: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