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附加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率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4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课题来源第16-17页
    1.2 粘滞阻尼减震基本原理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消能减震结构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粘滞阻尼减震结构基本原理第20-22页
    1.3 粘滞阻尼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粘滞阻尼器在国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粘滞阻尼器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1.4 阻尼器耗能效率研究现状第27-31页
    1.5 附加等效阻尼比及其优化研究现状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附加等效阻尼比研究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阻尼器最优布置第33-35页
    1.6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38-40页
第二章 阻尼器自身刚度及动刚度对阻尼器耗能效率的影响第40-6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2.2 基本原理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身刚度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动态刚度第43-45页
    2.3 阻尼器产品的性能测试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阻尼器出力标定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阻尼器规律性测试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阻尼器频率相关性测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极限位移与低速摩擦测试第54-55页
    2.4 阻尼器的性能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2.5 阻尼器力学模型修正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阻尼力滞后效应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阻尼器耗能能力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阻尼器力学模型的修正第57-5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三章 考虑阻尼器支撑刚度减震结构的动力分析及参数研究第60-10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0页
    3.2 基本原理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Laplace变换及Fourier变换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传递函数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频率特性第64-66页
    3.3 传统减震体系动力分析及参数研究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传统减震体系绝对传递率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传统减震体系相对传递率第68-70页
    3.4 简化减震体系动力分析及参数研究第70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简化减震体系力学模型与运动方程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简化减震体系频率响应曲线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定点理论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简化减震体系最优参数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简化减震体系与传统减震体系的一致性第80-81页
    3.5 实用减震体系动力分析及参数研究第81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实用减震体系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1 减震体系力学模型与运动方程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2 减震体系频率响应曲线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1.3 减震体系最优参数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用减震体系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1 减震体系力学模型与运动方程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2 减震体系频率响应曲线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2.3 减震体系最优参数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实用减震体系三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1 减震体系力学模型与运动方程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2 减震体系频率响应曲线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3 减震体系最优参数第96-97页
    3.6 减震体系中的等效线性化第97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能量等效法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非线性阻尼器的当量刚度系数与当量阻尼系数第101-10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104-106页
第四章 考虑阻尼器支撑刚度减震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及参数研究第106-12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106页
    4.2 基本原理第106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线性振动系统平稳随机响应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振动系统随机响应的均方值和方差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随机振动的基本原理第114-115页
    4.3 传统减震体系随机振动响应及参数研究第115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相对位移方差的计算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绝对加速度方差的计算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两种方差的线性组合第117-119页
    4.4 简化减震体系随机振动响应及参数研究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绝对加速度方差的计算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相对位移方差的计算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两种方差的线性组合第121-122页
    4.5 实用减震体系随机振动响应及参数研究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绝对加速度方差的计算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相对位移方差的计算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两种方差的线性组合第124-125页
    4.6 非线性减震体系随机响应的近似算法第125-127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127-128页
第五章 基于层间位移利用率的减震效率研究第128-17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28-129页
    5.2 不同支撑方式下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第129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斜撑式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水平式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套索式阻尼器位移放大系数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三种支撑方式的对比第132-133页
    5.3 中间柱型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公式推导第133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层间位移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理想单自由度体系力-位移关系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弯曲单元刚度系数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上柱、下柱的自身变形第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阻尼器位移与层间位移利用率第139-141页
    5.4 层间位移利用率对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第141-1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式的简化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层间位移利用率的修正函数第144-1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结构附加阻尼的求解与修正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工程实例分析第162-1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减震设计方法流程图第168-16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69-170页
第六章 粘滞阻尼结构减震效率的试验研究第170-230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70页
    6.2 振动台试验概况第170-1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试验背景与目的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材料的选用及材性试验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试验模型制作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阻尼器布置与试验分组第175-1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传感器布置第179-1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试验加载工况第181-186页
    6.3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台试验结果第186-2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结构楼层侧移第187-1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加速度(位移)放大系数第188-1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阻尼器滞回曲线第192-19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第196-1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第199-201页
    6.4 多自由度体系振动台试验结果第201-22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层间位移角第201-20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楼层剪力第205-20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加速度(位移)放大系数第209-21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阻尼器滞回曲线第214-21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5 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第217-21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6 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第219-225页
    6.5 粘滞阻尼结构减震效率分析与研究第225-22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层间位移利用率取值第225-22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支撑刚度系数取值第226-228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228-230页
第七章 粘滞阻尼结构减震效率的应用第230-248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230页
    7.2 关于阻尼器支撑刚度系数的应用第230-23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阻尼系数与支撑刚度的关系第230-23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规范规定刚度与试验对比第232-23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支撑刚度系数工程实例第234-238页
    7.3 关于层间位移利用率的应用第238-24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层间位移利用率理论与试验对比第23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层间位移利用率工程实例第238-246页
    7.4 基于减震效率的减震结构设计方法流程第246-247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247-248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48-250页
    8.1 主要结论第248-249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249-250页
参考文献第250-258页
致谢第258-259页
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第259页

论文共2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流道几何造型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影响研究
下一篇: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倾覆失效机理及振动台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