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6-24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6-21页 |
1.2.1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1.2.2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2.3 物种分布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2.4 翅果油树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| 第24-34页 |
2.1 数据准备 | 第24-30页 |
2.1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4页 |
2.1.2 物种分布数据 | 第24-28页 |
2.1.3 环境数据 | 第28-30页 |
2.1.4 未来气候情景 | 第30页 |
2.2 物种分布模型 | 第30-32页 |
2.2.1 Maxent模型介绍 | 第30-31页 |
2.2.2 模型参数设置 | 第31页 |
2.2.3 模型预测 | 第31-32页 |
2.3 适生区数据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3.1 适生等级划分 | 第32页 |
2.3.2 适生区面积统计 | 第32页 |
2.3.3 边界位置的判定 | 第32-33页 |
2.3.4 适生区域中心的选取方法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当前气候下翅果油树的潜在适生区 | 第34-40页 |
3.1 模型预测精度 | 第34页 |
3.2 环境变量重要性评价 | 第34-35页 |
3.3 当前气候下翅果油树潜在适生区分布 | 第35-36页 |
3.4 当前气候下翅果油树适生区面积统计 | 第36-37页 |
3.5 讨论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未来气候变化下翅果油树适生区分布范围的变化 | 第40-50页 |
4.1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翅果油树适生区的分布 | 第40-43页 |
4.1.1 RCP2.6气候排放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 | 第40-41页 |
4.1.2 RCP4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 | 第41-42页 |
4.1.3 RCP8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 | 第42-43页 |
4.1.4 翅果油树适生区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| 第43页 |
4.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翅果油树适生区面积的变化 | 第43-48页 |
4.2.1 RCP2.6气候排放情景下的适生区面积变化 | 第43-44页 |
4.2.2 RCP4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适生区面积变化 | 第44-45页 |
4.2.3 RCP8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适生区面积变化 | 第45-46页 |
4.2.4 翅果油树适生区面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| 第46-48页 |
4.3 讨论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未来气候变化下翅果油树适生区空间位置的变化 | 第50-58页 |
5.1 未来气候变化下翅果油树适生区边界位置的变化 | 第50-53页 |
5.1.1 RCP2.6气候排放情景下的边界变化趋势 | 第50-51页 |
5.1.2 RCP4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边界变化趋势 | 第51-52页 |
5.1.3 RCP8.5气候排放情景下的边界变化趋势 | 第52-53页 |
5.1.4 翅果油树适生区边界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| 第53页 |
5.2 未来气候变化下翅果油树适生区域中心的迁移 | 第53-56页 |
5.2.1 吕梁山适生区域中心的迁移趋势 | 第54-55页 |
5.2.2 中条山适生区域中心的迁移趋势 | 第55页 |
5.2.3 翅果油树适生区域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| 第55-56页 |
5.3 讨论 | 第56-5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58-59页 |
6.2 展望 | 第59-62页 |
6.2.1 翅果油树的保护现状 | 第59-60页 |
6.2.2 翅果油树的保护建议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