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金属矿床(总论)论文

内蒙古西拉木伦成矿带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与成矿预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序言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论文选题依据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与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内容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存在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1.5 取得主要认识及创新点第18-20页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0-29页
    2.1 区域地层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元古界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晚古生界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中生界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新生界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区域构造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褶皱构造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断裂构造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区域岩浆岩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区域矿产第26-29页
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第29-54页
    3.1 斑岩型矿床第2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车户沟斑岩型钼-铜矿床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矿床地质特征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劳家沟斑岩型钼矿床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鸡冠山斑岩型钼矿床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敖伦花斑岩型铜钼矿床第41-45页
    3.2 热液型矿床第45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碾子沟热液脉型钼矿床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扁扁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第48-54页
第4章 矿床成因研究第54-101页
    4.1 车户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第54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成矿物质来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讨论第62-63页
    4.2 劳家沟斑岩型钼矿床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成矿物质来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讨论第69-70页
    4.3 鸡冠山斑岩型钼矿床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成矿物质来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讨论第76-77页
    4.4 敖伦花斑岩型铜-钼矿床第77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成矿物质来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讨论第84页
    4.5 碾子沟热液脉型钼矿床第84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成矿物质来源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矿床时代及矿床成因第91页
    4.6 扁扁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第91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成矿物质来源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矿床时代及矿床成因第99-101页
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与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第101-131页
    5.1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动力学作用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古亚洲洋闭合作用与西拉木伦缝合带的形成第102-103页
    5.2 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作用第103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三叠纪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(~259-210Ma)第103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中-晚侏罗世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(~185-142Ma)第112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早白垩世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(~142-109Ma).第118-123页
    5.3 成矿系列划分第123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研究区成矿特点第123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成矿系列划分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成矿模式第129-131页
第6章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及成矿预测第131-150页
    6.1 区域成矿条件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地层条件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不同矿化类型的矿床找矿标志第132-133页
    6.2 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区域成矿预测研究第133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赋矿信息提取第13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证据权证法基本原理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研究区成矿预测第147-150页
结论第150-152页
参考文献第152-16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66-167页
致谢第167页

论文共1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全液压顶驱电液比例容积调速系统研究
下一篇:青海东昆仑中段五龙沟矿集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