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IN718镍基高温合金 | 第11-13页 |
1.2.1 IN718合金及其应用概况 | 第11页 |
1.2.2 IN718合金的组成相及其相转变 | 第11-13页 |
1.3 IN718合金高温疲劳性能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 激光喷丸强化在高温疲劳延寿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4.1 激光喷丸强化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4.2 残余应力的热力松弛行为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4.3 激光喷丸强化后材料常温、高温疲劳失效行为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5.1 研究意义 | 第19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本文研究内容得到如下基金资助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激光喷丸强化的高温疲劳延寿机理 | 第21-34页 |
2.1 高温疲劳失效机制 | 第21-24页 |
2.1.1 疲劳破坏过程 | 第21-22页 |
2.1.2 高温疲劳损伤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 激光喷丸强化理论 | 第24-26页 |
2.2.1 激光喷丸诱导的残余应力估算 | 第24-25页 |
2.2.2 高应变率下材料动态响应的特性 | 第25-26页 |
2.3 残余应力释放机制 | 第26-30页 |
2.3.1 热松弛机理 | 第26-27页 |
2.3.2 交变载荷作用下松弛机理 | 第27-29页 |
2.3.3 残余应力的热力松弛估算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4 激光喷丸强化后材料的高温疲劳寿命估算 | 第30-33页 |
2.4.1 高温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估算 | 第30-31页 |
2.4.2 高温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| 第31-33页 |
2.4.3 高温疲劳全寿命估算 | 第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激光喷丸强化IN718合金孔周残余应力场奇异特性 | 第34-49页 |
3.1 激光喷丸及残余应力检测试验 | 第34-36页 |
3.1.1 试样制备 | 第34页 |
3.1.2 激光喷丸设备及试验方案 | 第34-35页 |
3.1.3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2 激光喷丸强化数值模拟 | 第36-41页 |
3.2.1 ABAQUS简介 | 第36-37页 |
3.2.2 数值模拟方案 | 第37-38页 |
3.2.3 有限元建模与网格划分 | 第38-40页 |
3.2.4 材料本构模型 | 第40页 |
3.2.5 冲击波加载 | 第40-4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8页 |
3.3.1 三维残余应力场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3.2 孔周残余应力的奇异特性 | 第42-44页 |
3.3.3 激光功率密度对孔周残余主应力分布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3.4 孔周表面残余主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内在机理 | 第46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激光喷丸强化IN718合金的高温疲劳性能研究 | 第49-66页 |
4.1 高温拉伸和高温疲劳试验 | 第49-51页 |
4.1.1 试样制备 | 第49页 |
4.1.2 试验设备与方案 | 第49-51页 |
4.1.3 断口测试方法 | 第51页 |
4.2 高温疲劳数值模拟 | 第51-54页 |
4.2.1 MSC.Fatigue简介 | 第51-52页 |
4.2.2 高温疲劳数值模拟方案 | 第52页 |
4.2.3 材料的疲劳特性 | 第52-53页 |
4.2.4 疲劳载荷加载 | 第53页 |
4.2.5 求解参数设置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5页 |
4.3.1 IN718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2 激光功率密度对单联中心孔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55-60页 |
4.3.3 温度对激光喷丸后单联中心孔试样高温疲劳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4.3.4 高温疲劳断口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总结 | 第66-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