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略语 | 第13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9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4-17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7-19页 |
一、OPG和RANKL基因在不同类型中耳炎的表达 | 第19-36页 |
1.1 对象和方法 | 第19-24页 |
1.1.1 临床资料 | 第19-20页 |
1.1.2 临床病例观察指标 | 第20页 |
1.1.3 实验对象 | 第20页 |
1.1.4 实验主要试剂 | 第20-21页 |
1.1.5 实验步骤 | 第21-24页 |
1.1.6 统计学处理 | 第24页 |
1.2 结果 | 第24-32页 |
1.2.1 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| 第24-25页 |
1.2.2 耳内镜检查结果 | 第25-26页 |
1.2.3 有关OPG和RANKL基因在中耳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| 第26-30页 |
1.2.4 OPG和RANKL基因在中耳炎标本RT-PCR表达结果 | 第30-32页 |
1.3 讨论 | 第32-35页 |
1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二、大鼠化脓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制作 | 第36-46页 |
2.1 对象和方法 | 第36-39页 |
2.1.1 实验动物与分组 | 第36页 |
2.1.2 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2.1.3 造模方法 | 第37页 |
2.1.4 电耳镜下观察大鼠鼓膜炎症状态及评分 | 第37页 |
2.1.5 鼓室声导抗测试 | 第37-38页 |
2.1.6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鼓膜及中耳腔 | 第38页 |
2.1.7 中耳分泌物的细菌鉴定 | 第38页 |
2.1.8 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| 第38页 |
2.1.9 HE染色,观察 | 第38-39页 |
2.1.10 统计学方法处理 | 第39页 |
2.2 结果 | 第39-43页 |
2.2.1 电耳镜下观察大鼠鼓膜炎症状态及评分 | 第39页 |
2.2.2 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 | 第39-41页 |
2.2.3 细菌培养结果 | 第41页 |
2.2.4 HE染色 | 第41-43页 |
2.3 讨论 | 第43-45页 |
2.4 小结 | 第45-46页 |
三、细菌生物膜在化脓性中耳炎大鼠中耳腔的形成 | 第46-62页 |
3.1 对象和方法 | 第46-49页 |
3.1.1 实验动物与分组 | 第46页 |
3.1.2 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46-47页 |
3.1.3 造模方法 | 第47页 |
3.1.4 大鼠中耳粘膜标本取材及制备 | 第47页 |
3.1.5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及观察 | 第47页 |
3.1.6 免疫荧光二重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| 第47-48页 |
3.1.7 SEM观察细菌生物膜 | 第48页 |
3.1.8 细菌生物膜CLSM观察 | 第48-49页 |
3.2 结果 | 第49-53页 |
3.2.1 SEM观察细菌生物膜 | 第49-51页 |
3.2.2 CLSM观察细菌生物膜 | 第51-53页 |
3.3 讨论 | 第53-61页 |
3.4 小结 | 第61-62页 |
四、大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的研究 | 第62-84页 |
4.1 对象与方法 | 第62-69页 |
4.1.1 实验对象 | 第62页 |
4.1.2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62页 |
4.1.3 主要仪器 | 第62-63页 |
4.1.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63-64页 |
4.1.5 westernblot检测BMP,OPNOPG,RANKL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 | 第64-66页 |
4.1.6 荧光定量PCR | 第66-69页 |
4.1.7 统计学分析 | 第69页 |
4.2 结果 | 第69-76页 |
4.2.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| 第69-72页 |
4.2.2 定量PCR结果 | 第72-74页 |
4.2.3 WesternBlot检测结果 | 第74-76页 |
4.3 讨论 | 第76-83页 |
4.3.1 BMP2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中的作用 | 第76-78页 |
4.3.2 OPN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中的作用 | 第78-80页 |
4.3.3 OPG/RANKL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中的作用 | 第80-82页 |
4.3.4 细菌生物膜对慢性中耳炎骨质重塑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4.4 小结 | 第83-84页 |
五、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| 第84-105页 |
5.1 对象与方法 | 第84-89页 |
5.1.1 细胞 | 第84页 |
5.1.2 细胞培养 | 第84页 |
5.1.3 细胞处理与分组 | 第84-85页 |
5.1.4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85-86页 |
5.1.5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86页 |
5.1.6 siRNA技术 | 第86-87页 |
5.1.7 细胞凋亡检测 | 第87-88页 |
5.1.8 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(LDH)释放检测 | 第88-89页 |
5.1.9 细胞活力噻唑蓝(MTT)检测 | 第89页 |
5.1.10 统计学处理 | 第89页 |
5.2 结果 | 第89-102页 |
5.2.1 OPG/RANKLsiRNA序列的筛选 | 第89-90页 |
5.2.2 LPS诱导hFOB1.19细胞损伤的变化 | 第90-93页 |
5.2.3 OPG/RANKL在LPS诱导hFOB1.19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变化 | 第93-95页 |
5.2.4 LPS诱导hFOB1.19细胞PKCε表达变化 | 第95页 |
5.2.5 LPS诱导hFOB1.19细胞P44/42表达变化 | 第95-96页 |
5.2.6 LPS诱导hFOB1.19细胞STAT3表达变化 | 第96-97页 |
5.2.7 PKCε、P44/42及STAT3在LPS诱导hFOB1.1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| 第97-102页 |
5.3 讨论 | 第102-105页 |
全文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15-116页 |
综述 关于化脓性中耳炎骨质重塑的研究进展 | 第116-125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122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