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5页 |
1.2 内燃机气阀结构及气阀钢种类 | 第15-19页 |
1.2.1 气阀钢发展及结构特点 | 第15-17页 |
1.2.2 奥氏体、马氏体气阀钢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高温合金介绍 | 第19-23页 |
1.3.1 高温合金分类 | 第19页 |
1.3.2 主要合金元素作用 | 第19-20页 |
1.3.3 高温合金强化机理 | 第20页 |
1.3.4 相关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| 第25-31页 |
2.1 试验钢冶炼制备 | 第25-27页 |
2.2.1 冶炼工艺 | 第25-26页 |
2.2.2 热锻工艺 | 第26页 |
2.2.3 热处理制度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2.1 750 ℃长期保温实验 | 第27页 |
2.2.2 高温氧化实验 | 第27-28页 |
2.3 样品分析设备及软件 | 第28-31页 |
2.3.1 金相显微镜 | 第28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28页 |
2.3.3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28-29页 |
2.3.4 X射线衍射仪 | 第29页 |
2.3.5 室温拉伸性能 | 第29页 |
2.3.6 显微硬度测试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固溶-时效工艺对镍基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| 第31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9页 |
3.2.1 T_0锻态组织 | 第31-33页 |
3.2.2 T_1、T_2、T_3、T_4热处理状态显微组织 | 第33-38页 |
3.2.3 γ′强化相TEM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2.4 热力学相图计算 | 第41-42页 |
3.2.5 室温力学性能及断口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3 显微组织对镍基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750℃长期保温对镍基合金组织、性能的影响 | 第51-75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9页 |
4.2.1 750 ℃-1000h时效保温过程组织演变 | 第51-56页 |
4.2.2 T_1-750℃-4000h时效保温过程组织演变 | 第56-59页 |
4.2.3 T_1-750℃-4000h保温过程室温力学性能变化 | 第59-65页 |
4.2.4 褪化相形态及TEM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3 组织演变及相转变机理分析 | 第69-73页 |
4.4 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5章 镍基气阀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| 第75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75页 |
5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5-92页 |
5.2.1 氧化动力学过程分析 | 第76-80页 |
5.2.2 750 ℃保温氧化层表面形态及物相分析 | 第80-84页 |
5.2.3 900 ℃表面氧化层形貌及物相分析 | 第84-86页 |
5.2.4 1000 ℃氧化层结构与形态分析 | 第86-91页 |
5.2.5 氧化物热力学性质 | 第91-92页 |
5.3 小结 | 第92-93页 |
结论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1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