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概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电能质量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1.2.2 电能质量问题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2.3 电能质量问题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2.4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| 第14-15页 |
1.3 UPQ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工作 | 第17-18页 |
1.5 论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UPQC的拓扑结构、功率流动及数学建模 | 第19-28页 |
2.1 UPQC的拓扑结构及模块功能 | 第19-21页 |
2.1.1 UPQC的拓扑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1.2 UPQC的模块功能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2 UPQC的功率流动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3 UPQC的数学建模 | 第23-27页 |
2.3.1 a-b-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3.2 UPQC的状态空间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UPQC补偿指令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| 第28-45页 |
3.1 电流谐波补偿指令信号检测 | 第28-37页 |
3.1.1 傅里叶变换检测法 | 第28-29页 |
3.1.2 小波变换检测法 | 第29-30页 |
3.1.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法 | 第30-37页 |
3.2 电压跌落补偿指令信号检测 | 第37-39页 |
3.2.1 有效值计算法 | 第37页 |
3.2.2 基波分量法 | 第37页 |
3.2.3 峰值电压法 | 第37-38页 |
3.2.4 小波变换法 | 第38页 |
3.2.5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dq0变换法 | 第38-39页 |
3.3 基于dq0变换的畸变量综合检测算法 | 第39-44页 |
3.3.1 基于dq0变换的综合检测法原理 | 第39-41页 |
3.3.2 仿真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UPQC补偿信号控制策略研究 | 第45-67页 |
4.1 电压型变流器的传统控制策略 | 第45-49页 |
4.1.1 三角载波脉宽调制方式 | 第45页 |
4.1.2 滞环跟踪控制方式 | 第45-46页 |
4.1.3 空间矢量控制方式 | 第46-49页 |
4.2 电压电流补偿单元PI控制 | 第49-53页 |
4.2.1 电压补偿单元PI控制 | 第49-51页 |
4.2.2 电流补偿单元PI控制 | 第51-53页 |
4.3 基于CGT的直接自适应控制策略 | 第53-56页 |
4.3.1 CGT控制器的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3.2 直接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| 第55-56页 |
4.4 仿真分析 | 第56-66页 |
4.4.1 故障状态一:电压暂升暂降、电压谐波 | 第58-59页 |
4.4.2 故障状态二:谐波电流 | 第59-61页 |
4.4.3 故障状态三:电压暂升暂降、电压电流谐波 | 第61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| 第67-78页 |
5.1 硬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| 第67-69页 |
5.1.1 实验装置 | 第67-68页 |
5.1.2 参数计算 | 第68-69页 |
5.2 检测与控制电路设计 | 第69-73页 |
5.2.1 主电路设计 | 第70-71页 |
5.2.2 电流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| 第71页 |
5.2.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1-72页 |
5.2.4 驱动电路设计 | 第72页 |
5.2.5 通信电路设计 | 第72-73页 |
5.3 检测及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| 第73-75页 |
5.3.1 主程序 | 第73-74页 |
5.3.2 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 | 第74页 |
5.3.3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 | 第74-75页 |
5.3.4 基于CGT的直接自适应控制算法子程序 | 第75页 |
5.4 实验结果 | 第75-77页 |
5.4.1 电压补偿单元独立工作 | 第75-76页 |
5.4.2 电流补偿单元独立工作 | 第76-77页 |
5.4.3 电压、电流补偿单元协调工作 | 第7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6.1 结论 | 第78-79页 |
6.2 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