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314线沥青路面大中修技术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技术线路图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沥青路面大中修相关理论 | 第13-18页 |
2.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种类 | 第13-15页 |
2.1.1 裂缝类病害 | 第13-14页 |
2.1.2 变形类病害 | 第14页 |
2.1.3 块状类病害 | 第14-15页 |
2.1.4 其他类病害 | 第15页 |
2.2 沥青路面大中修及其重要性 | 第15-16页 |
2.2.1 沥青路面大中修 | 第15-16页 |
2.2.2 沥青路面大中修重要性 | 第16页 |
2.3 沥青路面大中修基本原则 | 第16页 |
2.4 沥青路面大中修影响因素 | 第16-17页 |
2.5 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法选择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G314线概况及路面病害状况调查 | 第18-40页 |
3.1 G314线概述 | 第18-19页 |
3.2 G314线自然地理条件 | 第19-21页 |
3.2.1 地形、地貌条件 | 第19页 |
3.2.2 地质条件 | 第19-20页 |
3.2.3 水文条件 | 第20页 |
3.2.4 气象条件 | 第20-21页 |
3.2.5 地震烈度 | 第21页 |
3.3 G314线道路交通与维护状况 | 第21-23页 |
3.3.1 G314线道路交通状况 | 第21-23页 |
3.3.2 G314线道路维护状况 | 第23页 |
3.4 G314线路面状况调查计划与实施 | 第23-31页 |
3.4.1 人工徒步调查 | 第23-24页 |
3.4.2 机械设备调查 | 第24-25页 |
3.4.3 钻芯挖探调查 | 第25-31页 |
3.5 G314线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及评价 | 第31-40页 |
3.5.1 沥青路面损坏状况及评价 | 第31-33页 |
3.5.2 沥青路面行驶质量及评价 | 第33-35页 |
3.5.3 沥青路面车辙情况及评价 | 第35-37页 |
3.5.4 沥青路面结构强度及评价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G314线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设计 | 第40-49页 |
4.1 总的方案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1.1 方案设计依据 | 第40页 |
4.1.2 大中修方案 | 第40-41页 |
4.2 路面结构设计 | 第41-48页 |
4.2.1 设计原则 | 第41页 |
4.2.2 设计方案 | 第41-42页 |
4.2.3 材料设计 | 第42-48页 |
4.3 路面衔接设计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G314线沥青路面大中修施工组织 | 第49-60页 |
5.1 施工组织及工期 | 第49页 |
5.2 主要施工方法 | 第49-50页 |
5.2.1 施工准备工作 | 第49页 |
5.2.2 施工期交通组织 | 第49-50页 |
5.2.3 沿线设施的恢复 | 第50页 |
5.3 施工材料供应 | 第50-52页 |
5.4 大中修施工控制 | 第52-54页 |
5.4.1 路面大中修施工控制标准 | 第52-53页 |
5.4.2 路面大中修施工控制措施 | 第53-54页 |
5.5 验收标准及实施 | 第54-60页 |
5.5.1 验收组织 | 第54页 |
5.5.2 验收标准 | 第54-55页 |
5.5.3 验收内容、方法与设备 | 第55页 |
5.5.4 验收结果 | 第55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