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5-29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5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6-22页 |
1.2.1 自由现金流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| 第16-17页 |
1.2.2 公司治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| 第17-18页 |
1.2.3 负债融资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| 第18-19页 |
1.2.4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| 第19-20页 |
1.2.5 委托代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| 第20-22页 |
1.2.6 国内外文献述评 | 第22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4页 |
1.3.1 民营上市公司界定 | 第22页 |
1.3.2 非效率投资概念的界定 | 第22-24页 |
1.4 非效率投资度量模型述评 | 第24-26页 |
1.4.1 FHP (1988)的投资-现金流敏感性判别模型 | 第24-25页 |
1.4.2 Vogt (1994)的现金流与投资机会交乘项判别模型 | 第25页 |
1.4.3 Richardson(2006)的非效率投资计量模型 | 第25-26页 |
1.4.4 度量模型述评 | 第26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| 第26-28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5.2 研究内容及结构 | 第27-28页 |
1.6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8-29页 |
2 民营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状 | 第29-38页 |
2.1 预期投资模型设计 | 第29-34页 |
2.1.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29页 |
2.1.2 预期投资模型及变量说明 | 第29-32页 |
2.1.3 变量单位根检验 | 第32页 |
2.1.4 变量协整检验 | 第32-33页 |
2.1.5 模型选择 | 第33-34页 |
2.2 投资效率的度量 | 第34页 |
2.3 非效率投资现状 | 第34-38页 |
2.3.1 民营上市公司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向 | 第34-35页 |
2.3.2 预期投资和实际投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| 第35页 |
2.3.3 非效率投资企业超样本总数的一半,且占比高达88% | 第35-36页 |
2.3.4 投资不足问题更多得存在于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中 | 第36-38页 |
3 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| 第38-47页 |
3.1 非效率投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38-42页 |
3.1.1 自由现金流假说 | 第38页 |
3.1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8-40页 |
3.1.3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40-42页 |
3.1.4 行为金融理论 | 第42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42-47页 |
3.2.1 假设1 | 第42-43页 |
3.2.2 假设2 | 第43-44页 |
3.2.3 假设3 | 第44页 |
3.2.4 假设4 | 第44-45页 |
3.2.5 假设5 | 第45页 |
3.2.6 假设6 | 第45-46页 |
3.2.7 假设7 | 第46页 |
3.2.8 研究假设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民营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47-56页 |
4.1 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模型 | 第47-49页 |
4.1.1 变量设计与解释 | 第47-48页 |
4.1.2 变量描述 | 第48-49页 |
4.2 投资不足影响因素模型系数相关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 投资不足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和分析 | 第50-56页 |
4.3.1 投资不足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 | 第50-52页 |
4.3.2 投资不足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2-56页 |
5 结论 | 第56-59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56-57页 |
5.2 建议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