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A银行内蒙古分行中小企业“信贷工厂”风险管理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文献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第二章 A银行内蒙古分行“信贷工厂”风险管理现状第15-25页
    2.1 “信贷工厂”简介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组织架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业务范围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业务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资产质量情况第18-20页
    2.2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管理现状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采取“五位一体”风险控制机制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通过信贷资产盘存稳定资产质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纳入全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第24-25页
第三章 A银行内蒙古分行“信贷工厂”风险识别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3.1 “信贷工厂”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潜在不良贷款方面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授信集中度方面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抵押品方面第26-28页
    3.2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识别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贷前调查方面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贷中审查方面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贷后风险预警方面第28-29页
    3.3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识别的优化对策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贷前调查高度重视软信息的收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贷中审查合理测算授信额度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发挥贷后风险预警作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施资产组合管理策略第30-31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1-32页
第四章 A银行内蒙古分行“信贷工厂”风险量化分析第32-44页
    4.1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量化现状第32页
    4.2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量化指标的选择第32-35页
    4.3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-37页
    4.4 风险量化指标体系的案例研究——以HF公司为例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HF公司基本情况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使用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对HF公司进行信贷风险量化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HF公司风险量化结果分析第43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43-44页
第五章 A银行内蒙古分行“信贷工厂”风险控制分析第44-51页
    5.1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控制的独特性方面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1 产品标准化与生产批量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2 作业流程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方面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2.1 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2.2 组织架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2.3 人力资源配置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2.4 责任认定第47页
    5.2 “信贷工厂”风险控制的优化对策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风险控制回归“信贷工厂”模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建立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机制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完善组织架构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明确尽职免责标准,完善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强化担保品管理第49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49-51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银行N分行供应链金融不良贷款现状及治理研究
下一篇:中国式信托登记问题研究--以中国信登公司的实践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