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中国银行N分行供应链金融不良贷款现状 | 第15-25页 |
2.1 不良贷款总体情况 | 第15-17页 |
2.1.1 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 | 第15-16页 |
2.1.2 不良贷款迁徙率显著增高 | 第16-17页 |
2.2 行业不良贷款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2.1 不良贷款单一行业占比重 | 第17-19页 |
2.2.2 不良贷款向上下游行业扩散明显 | 第19-20页 |
2.3 地区不良贷款现状 | 第20-22页 |
2.3.1 不良贷款区域分布集中 | 第20-21页 |
2.3.2 不良贷款机构分布差异大 | 第21-22页 |
2.4 不良贷款客户现状 | 第22-25页 |
2.4.1 不良贷款两级分布明显 | 第22-23页 |
2.4.2 不良贷款客户初始评级偏高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中国银行N分行供应链金融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| 第25-36页 |
3.1 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潜在风险识别不充分 | 第25-28页 |
3.1.1 信用风险 | 第25-27页 |
3.1.2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| 第27-28页 |
3.2 供应链客户信用评级不够精确 | 第28-30页 |
3.2.1 供应链客户评级指标不全面 | 第28-29页 |
3.2.2 供应链客户财务数据不真实 | 第29-30页 |
3.3 供应链业务授信审批环节存在缺陷 | 第30-32页 |
3.3.1 授信审批过程履职不到位 | 第30-31页 |
3.3.2 授信审批过程决策权集中 | 第31页 |
3.3.3 授信审批过程风险把控针对性不强 | 第31-32页 |
3.4 缺乏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人才 | 第32-33页 |
3.4.1 基层业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| 第32页 |
3.4.2 复合型人才缺乏 | 第32-33页 |
3.4.3 管理人员业务基础不扎实 | 第33页 |
3.4.4 风险审批人员队伍不健全 | 第33页 |
3.5 地区供应链金融环境不佳 | 第33-36页 |
3.5.1 地区主导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| 第33-34页 |
3.5.2 地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完整 | 第34-35页 |
3.5.3 同业盲目抽贷造成的银企信贷风险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治理中国银行N分行供应链金融不良贷款的措施 | 第36-47页 |
4.1 强化对供应链金融贷款授信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| 第36-38页 |
4.1.1 强化贷前的授信风险识别 | 第36页 |
4.1.2 强化贷中的合规性审核 | 第36-37页 |
4.1.3 加强贷后的动态风险监控 | 第37-38页 |
4.2 提高供应链金融客户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| 第38-41页 |
4.2.1 从源头把控评级初始数据的有效性 | 第38-39页 |
4.2.2 加强对信用评级结果动态调整的及时性 | 第39-40页 |
4.2.3 增加定性指标对评级结果的辅助作用 | 第40-41页 |
4.3 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审批体系 | 第41-45页 |
4.3.1 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组织机构职能 | 第41-42页 |
4.3.2 优化供应链金融授信审批模式 | 第42-43页 |
4.3.3 优化供应链金融授信审批体系 | 第43-45页 |
4.4 加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| 第45-47页 |
4.4.1 落地专业序列建设,建立人才评估选拔机制 | 第45页 |
4.4.2 培养行业专家 | 第45页 |
4.4.3 加强岗位培训 | 第45-46页 |
4.4.4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