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地方事业单位的分类--以渭南市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3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5 主要概念界定和支撑理论 | 第12-16页 |
1.5.1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5.2 主要支撑理论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事业单位分类现状 | 第16-28页 |
2.1 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 | 第16-18页 |
2.1.1 按所属行业分类 | 第16页 |
2.1.2 按照隶属关系分类 | 第16页 |
2.1.3 按照行政级别分类 | 第16页 |
2.1.4 按照经费形式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1.5 传统分类的不足 | 第17-18页 |
2.2 当代的事业单位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2.1 事业单位的“二分法” | 第18页 |
2.2.2 事业单位的“三分法” | 第18-19页 |
2.2.3 事业单位的“四分法” | 第19-20页 |
2.2.4 其他研究情况 | 第20页 |
2.3 渭南市的分类实践情况 | 第20-23页 |
2.4 分类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8页 |
2.4.1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分类方面 | 第23-25页 |
2.4.2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分类方面 | 第25-27页 |
2.4.3 暂不明确类别事业单位方面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事业单位分类的完善 | 第28-32页 |
3.1 事业单位改革与分类改革 | 第28-29页 |
3.2 分类改革与分类 | 第29-30页 |
3.3 分类依据和标准的完善 | 第30-32页 |
3.3.1 第一次分类 | 第30-31页 |
3.3.2 第二次分类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分类 | 第32-42页 |
4.1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第一次分类 | 第32-34页 |
4.2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第二次分类 | 第34-35页 |
4.2.1 从社会功能方面分析 | 第34页 |
4.2.2 从行政职权的来源上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3 基于渭南市的模拟分类 | 第35-38页 |
4.4 分类后的改革路径选择 | 第38-42页 |
4.4.1 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 | 第38-39页 |
4.4.2 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改革 | 第39页 |
4.4.3 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改革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承担公益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分类 | 第42-50页 |
5.1 承担公益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第一次分类 | 第42-43页 |
5.2 承担公益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第二次分类 | 第43-45页 |
5.2.1 依据社会功能进行分类 | 第44页 |
5.2.2 依据服务对象进行分类 | 第44-45页 |
5.2.3 依据筹资模式进行分类 | 第45页 |
5.3 对改革的启示 | 第45-50页 |
5.3.1 公益性与服务对象及融资模式的关系 | 第45-47页 |
5.3.2 事业单位的发展顺序 | 第47页 |
5.3.3 事业单位的经费制度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3.4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选择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