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绪论 | 第10-20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一、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二、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三、文献述评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| 第17-20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社区养老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一、社区养老 | 第20页 |
二、“公建民营”模式 | 第20-21页 |
三、服务质量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 | 第22-25页 |
一、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二、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| 第23页 |
三、顾客导向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现状 | 第25-33页 |
第一节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服务发展背景 | 第25-28页 |
一、养老压力促进社区养老模式创新 | 第25-26页 |
二、国家政策引导社会养老服务格局构建 | 第26-27页 |
三、地方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结构 | 第28-33页 |
一、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资金来源 | 第28-29页 |
二、上海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| 第29-32页 |
三、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人员构成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运营分析——基于案例访谈法 | 第33-60页 |
第一节 研究设计 | 第33-36页 |
一、研究目标 | 第33页 |
二、研究对象 | 第33-35页 |
三、数据收集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案例分析 | 第36-56页 |
一、普陀区三街道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背景介绍 | 第36-38页 |
二、普陀区三街道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组织基础 | 第38-46页 |
三、普陀区三街道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运行过程 | 第46-52页 |
四、普陀区三街道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对比分析 | 第52-53页 |
五、普陀区三街道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总体特征 | 第53-56页 |
第三节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问题分析 | 第56-60页 |
一、“公建民营”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改革经验不足 | 第56-57页 |
二、委托代理过程中的法律保障缺位 | 第57页 |
三、医疗卫生类服务供给不足 | 第57-59页 |
四、“公建民营”机构筹资渠道狭窄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服务质量分析——基于问卷调查法 | 第60-74页 |
第一节 研究目标及问卷设计 | 第60-63页 |
一、研究目标 | 第60-61页 |
二、问卷设计 | 第61-62页 |
三、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62-63页 |
第二节 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因子分析 | 第63-68页 |
一、因子提取分析 | 第63-64页 |
二、正向旋转结果分析 | 第64-68页 |
第三节 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| 第68-73页 |
一、自变量的选取 | 第68-69页 |
二、因变量的选取 | 第69-70页 |
三、总体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| 第70-73页 |
第四节 研究结论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上海市社区“公建民营”养老模式发展建议 | 第74-82页 |
第一节 提供法律政策保障,积极扶植人才培养 | 第74-77页 |
一、国家完善立法措施 | 第74-75页 |
二、政府落实相关政策 | 第75-76页 |
三、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| 第76-77页 |
第二节 组织提高自身水平,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| 第77-80页 |
一、保持自身非营利性质,注重服务质量提升 | 第77-78页 |
二、提高运营管理水平,注重团队专业化 | 第78-79页 |
三、加强医疗服务水平,引入科技保障健康 | 第79-80页 |
第三节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,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| 第80-82页 |
一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| 第80-81页 |
二、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 | 第81-82页 |
结束语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8页 |
附录1 社区养老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| 第88-94页 |
附录2 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| 第94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