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的精准供给研究--以上海市P区ZS社区服务机构为例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10-22页 |
一、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4页 |
一、认知症 | 第22-23页 |
二、社区照护 | 第23页 |
三、精准供给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一、福利传输理论 | 第24-25页 |
二、精准社会治理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服务供需分析 | 第27-40页 |
第一节 社区照护服务供给主体分析 | 第27-29页 |
一、家庭 | 第27-28页 |
二、政府 | 第28-29页 |
三、社会组织 | 第29页 |
第二节 ZS社区照护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| 第29-32页 |
一、服务对象 | 第29-30页 |
二、硬件条件 | 第30页 |
三、服务项目 | 第30-31页 |
四、问题与建议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社区照护服务机制分析 | 第32-33页 |
一、社会协同机制 | 第32页 |
二、服务输出机制 | 第32-33页 |
三、管理机制 | 第33页 |
第四节 认知症老人的多元需求分析 | 第33-40页 |
一、生活照护 | 第34-35页 |
二、健康促进 | 第35-36页 |
三、医疗护理 | 第36-38页 |
四、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服务供需矛盾及问题研究 | 第40-45页 |
第一节 社区照护服务供需矛盾 | 第40-41页 |
一、生活照护:需求基数大与服务对象限制性的矛盾 | 第40页 |
二、医疗护理:需求专业性与服务人员业余性的矛盾 | 第40-41页 |
三、健康促进:需求多样性与服务项目局限性的矛盾 | 第41页 |
第二节 社区照护服务弊端分析 | 第41-45页 |
一、对象识别不精准,服务缺乏针对性 | 第41-42页 |
二、资源配置不合理,服务输送出偏差 | 第42-43页 |
三、管理体系不规范,支持系统匮乏 | 第43页 |
四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构建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精准供给 | 第45-49页 |
第一节 精准识别 | 第45-46页 |
一、信息化平台构建 | 第45页 |
二、细化养老需求分类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精准输送 | 第46-47页 |
一、实现专款专项资金精准到位 | 第46页 |
二、提升社工专业素养,培育个案管理师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精准管理 | 第47-48页 |
一、培养供给主体多元化 | 第47页 |
二、完善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体系 | 第47-48页 |
第四节 精准考核 | 第48-49页 |
一、建立服务考核评估机制 | 第48页 |
二、建立服务绩效反馈机制 | 第48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