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4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2页 |
1.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 | 第12-14页 |
2 精益六西格玛的相关理论 | 第14-22页 |
2.1 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1.1 精益生产理论发展历史 | 第14-15页 |
2.1.2 精益生产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2 六西格玛的相关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2.1 六西格玛理论发展历史 | 第16-17页 |
2.2.2 六西格玛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3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2.4 精益六西格玛 | 第19-21页 |
2.4.1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| 第19-20页 |
2.4.2 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| 第20-21页 |
2.5 运营管理 | 第21-22页 |
3 DAQO公司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及面临的问题 | 第22-29页 |
3.1 DAQO公司概况 | 第22页 |
3.2 DAQO公司导入精益六西格玛时的背景及存在问题 | 第22-24页 |
3.3 DAQO公司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基础 | 第24-26页 |
3.4 DAQO公司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发展历程 | 第26-27页 |
3.5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7-29页 |
4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| 第29-58页 |
4.1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的目标管理 | 第32-34页 |
4.1.1 自上而下的运营战略展开 | 第32-33页 |
4.1.2 自下而上的顾客之声收集 | 第33-34页 |
4.1.3 价值趋同分析、确立运营管理目标 | 第34页 |
4.2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的执行落实层 | 第34-54页 |
4.2.1 建立LSS组织架构 | 第34-36页 |
4.2.2 价值分析、确立项目 | 第36-37页 |
4.2.3 DMAIC-L项目实施 | 第37-39页 |
4.2.4 项目辅导与项目评价 | 第39页 |
4.2.5 项目实施的管理 | 第39-43页 |
4.2.6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| 第43-45页 |
4.2.7 系统评估与激励 | 第45-54页 |
4.3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改进后实施效果 | 第54-55页 |
4.4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的特点 | 第55-58页 |
5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层的研究 | 第58-81页 |
5.1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流程 | 第58-59页 |
5.2 界定阶段 | 第59-61页 |
5.2.1 项目识别 | 第59页 |
5.2.2 项目定义 | 第59-61页 |
5.3 测量阶段 | 第61-62页 |
5.3.1 确认衡量指标Y | 第61页 |
5.3.2 测量系统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4 分析阶段 | 第62-64页 |
5.4.1 双面C型铜排技术指标分析确认 | 第63页 |
5.4.2 单面C型铜排制造工艺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5 改进阶段 | 第64-78页 |
5.5.1 确认设计概念 | 第64页 |
5.5.2 确定原材料 | 第64-65页 |
5.5.3 生产流程设计 | 第65页 |
5.5.4 模具设计 | 第65-66页 |
5.5.5 工艺参数设计 | 第66-77页 |
5.5.6 改进方案有效性验证 | 第77-78页 |
5.6 控制阶段 | 第78-80页 |
5.6.1 确定关键控制点、参数和控制计划 | 第78-79页 |
5.6.2 控制效果 | 第79页 |
5.6.3 培训与项目交接 | 第79-80页 |
5.7 项目结语 | 第80-8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研究成果 | 第81-82页 |
6.2 研究不足 | 第82页 |
6.3 下阶段展望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附录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