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有机小分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(ESIPT)概述第11-14页
    1.2 ESIPT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三类噻唑类化合物的ESIPT反应机理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喹啉类化合物的超快ESIPT反应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噻唑类化合物的单质子和双质子转移机理第17-1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8-23页
第二章 三种氨基型氢键分子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第23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-24页
    2.2 计算细节第24-25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S_0态,T_1态,S_1态的不同构象的结构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吸收和发射光谱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势能曲线第31-34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34-3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6-41页
第三章 基于酰胺基的N-H…N型氢键化合物的超快ESIPT机理第41-5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 3.2 计算细节第42页
    3.3 结果和讨论第4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拓扑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NCI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垂直激发能和垂直发射能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势能曲线第52-54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54-5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5-59页
第四章 2,5-双(2-苯并噻唑基)对苯二酚的激发态单质子和双质子转移机理第59-7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9-60页
    4.2 计算细节第60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几何构型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NCI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电子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ESDPT机理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67-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8-73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73-7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4-75页
附录第75-77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成都盆地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性分析
下一篇:金属铱和铂配合物磷光性能的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