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简史 | 第12-13页 |
1.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机理 | 第13-16页 |
1.2.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2.2 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机理 | 第14页 |
1.2.3 客体材料中激子的形成方式 | 第14-16页 |
1.3 过渡金属配合物 | 第16-21页 |
1.3.1 金属铱配合物 | 第16-19页 |
1.3.2 金属铂配合物 | 第19-20页 |
1.3.3 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特征 | 第20-21页 |
1.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1-26页 |
1.4.1 选题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2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30页 |
第二章 不同次配体对二元铱配合物发光规则以及光失活机理的影响 | 第30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2页 |
2.2 计算方法 | 第3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2页 |
2.3.1 三重激发态构型 | 第32-36页 |
2.3.2 发光性质 | 第36-38页 |
2.3.3 磷光量子效率 | 第38-42页 |
2.4 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第三章 高效红色磷光材料的分子设计:不同次配体修饰配合物 | 第46-62页 |
3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3.2 计算细节 | 第47-4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7页 |
3.3.1 基态和三重激发态的几何构型 | 第48-50页 |
3.3.2 发光性质 | 第50-51页 |
3.3.3 量子效率 | 第51-56页 |
3.3.4 溶解度 | 第56-57页 |
3.4 结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第四章 羟基修饰次配体对金属铱配合物磷光性能的影响 | 第62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62-63页 |
4.2 计算细节 | 第63-6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5-76页 |
4.3.1 基态和三重激发态的几何构型 | 第65-66页 |
4.3.2 发射光谱 | 第66-68页 |
4.3.3 量子效率 | 第68-76页 |
4.4 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第五章 铂配合物中π-π相互作用和光物理性质的关系 | 第82-100页 |
5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5.2 计算细节 | 第83-84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4-96页 |
5.3.1 基态的几何构型 | 第84-87页 |
5.3.2 单重态-单重态和单重态-三重态的跃迁 | 第87-89页 |
5.3.3 磷光量子效率 | 第89-96页 |
5.4 结论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0-104页 |
6.1 总结 | 第100-101页 |
6.2 展望 | 第101-10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