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缩略词表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2页 |
| ·精氨酸激酶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精氨酸激酶进化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| ·精氨酸激酶结构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定点突变对精氨酸激酶活性部位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精氨酸激酶研究中用到的分析化学方法 | 第16-21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精氨酸激酶的提取纯化以及性质研究 | 第22-33页 |
| 摘要 | 第22页 |
| ·引言 | 第22-2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3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cDNA的克隆 | 第24页 |
| ·重组AK的表达 | 第24页 |
| ·重组AK的纯化 | 第24-25页 |
| ·重组AK的测活方法以及浓度测定 | 第25页 |
| ·确定酶反应最适pH | 第25页 |
| ·确定酶反应最适温度 | 第25-26页 |
| ·重组AK米氏常数K_m及其它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| 第26页 |
| ·结果及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AK cDNA的扩增 | 第26页 |
| ·pET-28a AK重组子的鉴定 | 第26-28页 |
| ·重组AK诱导表达电泳图 | 第28-29页 |
| ·重组AK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| 第29-30页 |
| ·重组AK的最适温度 | 第30页 |
| ·重组AK的最适pH | 第30-31页 |
| ·讨论 | 第31-32页 |
| ·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章 68号位酪氨酸残基对精氨酸激酶结构和功能研究 | 第33-52页 |
| 摘要 | 第33页 |
| ·引言 | 第33-34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| 第34-35页 |
| ·主要实验试剂 | 第34-35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5-41页 |
| ·同源模件的构建 | 第35页 |
| ·PCR定点突变 | 第35-37页 |
| ·酶切、连接和转化 | 第37-38页 |
| ·重组子的鉴定和检测 | 第38-39页 |
| ·精氨酸激酶突变体的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 | 第39-40页 |
| ·酶活力及浓度测定 | 第40页 |
| ·分子筛层析(SEC) | 第40页 |
| ·荧光的测定 | 第40页 |
| ·Trypsin(胰蛋白酶)进行酶切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41-50页 |
| ·AK的同源模件 | 第41页 |
| ·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41页 |
| ·检测所提取的质粒 | 第41-42页 |
| ·突变体筛选及阴阳对照 | 第42页 |
| ·检测随意挑取的pET-28a转化子 | 第42-43页 |
| ·转化子测序结果 | 第43-46页 |
| ·三种蛋白经过His-tag镍柱亲和层析后的电泳图谱 | 第46页 |
| ·Bradford考马斯亮蓝G-250法测活曲线 | 第46-47页 |
| ·AKTA-purifier分子筛排阻层析图谱 | 第47-48页 |
| ·内源荧光光谱结果 | 第48-49页 |
| ·ANS荧光图谱 | 第49页 |
| ·胰蛋白酶酶切图谱 | 第49-50页 |
| ·讨论 | 第50-51页 |
| 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|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