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剂学论文--制剂学论文

基于红细胞膜包裹的抗癌药物长循环给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第14-32页
    0.1 药物传递体系第14-16页
    0.2 合成类药物载体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聚合物胶束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脂质体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0.2.3 无机纳米粒子第19-22页
    0.3 仿生类药物载体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脂蛋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第24-25页
    0.4 生物类药物载体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0.4.1 红细胞药物载体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0.4.2 细胞膜微囊载体第26-27页
    0.5 复合类药物载体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0.5.1 生物载体/合成载体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0.5.2 合成载体/生物载体第28-29页
    0.6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第29-32页
第1章 载药纳米粒内核的制备与表征第32-45页
    1.1 仪器与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实验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实验及测试仪器第32-33页
    1.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索拉非尼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SFN-PAAssVES纳米粒的表征第41-44页
    1.3 讨论第44页
    1.4 小结第44-45页
第2章 纳米红细胞膜小体包裹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第45-56页
    2.1 仪器与材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与测试仪器第45-4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RDV-NPs的制备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DV-NPs的制剂学性质评价第50-54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5-56页
第3章 纳米红细胞膜小体包裹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56-65页
    3.1 仪器与材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及测试仪器第57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细胞培养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双荧光标记的RDV-NPs的制备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RDV-NPs的细胞摄取实验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RDV-NP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6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3-65页
第4章 纳米红细胞膜小体包裹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65-76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仪器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材料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动物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仪器第66页
    4.2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色谱条件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样品处理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专属性考察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标准曲线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精密度考察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回收率考察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稳定性考察第71-72页
    4.3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动物分组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给药方案及取样方法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数据处理第72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第72-74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74-75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75-76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5.2 进一步工作方向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4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合成、表征及靶向性研究
下一篇:以莽草酸为原料新型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