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132与几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
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文中的缩略词第12-17页
1 前言第17-27页
    1.1 杆状病毒的简介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杆状病毒的结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杆状病毒的感染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杆状病毒的基因表达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杆状病毒的基因组第19-21页
    1.2 杆状病毒的蛋白质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多角体相关蛋白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病毒核衣壳蛋白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病毒的囊膜蛋白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杆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第23-24页
    1.3 杆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第24-25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-27页
2 实验材料和工具第27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病毒株及所用质粒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株及细胞、实验昆虫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基及配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分子量标准,试剂盒和工具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抗生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化学试剂及配方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引物序列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原有bacmids和质粒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构建的重组质粒及重组病毒第31-34页
3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34-47页
    3.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引物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CR扩增目的片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NA片段的回收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酶切片段和载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回收片段和载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酶连转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质粒提取及验证第36页
    3.2 酵母双杂交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诱饵蛋白筛选cDNA文库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两次划线筛选阳性克隆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酵母菌落PCR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X-Gal显色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酵母质粒提取及PCR鉴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的制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酵母质粒转化DH5a感受态细胞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及PCR鉴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回交验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iAc法制备酵母AH109和Y187感受态细胞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大肠杆菌质粒转化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回交及显色第41页
    3.4 5'RACE获得基因全长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Sf9细胞系总RNA提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5'RACE克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合成RACE-ready cDNA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RACE巢式PCR第43-44页
    3.5 重组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幼虫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转染High5细胞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转染后细胞的收获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对甜菜夜蛾幼虫的饲喂处理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注射处理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血淋巴观察第45-46页
    3.6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第46-47页
4 实验结果第47-61页
    4.1 AC132互作蛋白基因的酵母双杂交筛查第47-49页
    4.2 草地贪夜蛾白三烯A4水解酶同源物编码序列校验第49-51页
    4.3 AC132与四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识别第51-55页
    4.4 AC132与另外几种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共定位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AC132与E18、E25、VP39、39K和IE1的亚细胞共定位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AC132缺失对E18,VP39和39K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第57-60页
    4.5 ac132缺失突变体ODV丧失口服感染能力第60-61页
5 讨论第61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肠杆菌群体感应基因ydiV在噬菌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估值的隐藏图像恢复算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