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净化甲醇苯酚废水的试验及动力学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1 绪论第24-4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24-25页
    1.2 有机废水净化传统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5-26页
    1.3 高级氧化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催化氧化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Fenton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超临界水氧化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净化有机废水的其他高级氧化技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复合方法净化有机废水第28-29页
    1.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废水综述第29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等离子体定义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活性粒子发生机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水的放电方式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水的反应器结构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低温等离子体复合其他工艺净化有机废水第37-39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39-40页
2 试验设备及研究方法第40-48页
    2.1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40-41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案第41-42页
    2.3 试验装置第42-46页
    2.4 检测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及降解率计算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有效放电功率测定及能量利用率计算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中间产物测定第47-48页
3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试验及动力学研究第48-7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3.2 单组分甲醇废水吸附试验第48-50页
    3.3 单组分甲醇废水低温等离子体降解试验第50-54页
    3.4 单组分甲醇废水等离子体协同吸附降解试验第54-56页
    3.5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多因素响应面分析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试验设计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模型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响应面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3.6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宏观动力学分析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单组分甲醇废水净化吸附动力学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单组分甲醇废水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宏观降解动力学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单组分甲醇废水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宏观动力学第70-7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71-74页
4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试验及动力学研究第74-10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4页
    4.2 单组份苯酚废水吸附净化试验第74-76页
    4.3 单组分苯酚废水低温等离子体降解试验第76-81页
    4.4 单组分苯酚废水NTP协同吸附净化试验第81-83页
    4.5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多因素响应面分析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试验设计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模型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响应面分析第86-90页
    4.6 单组分苯酚废水净化宏观动力学分析第90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单组分苯酚废水吸附动力学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单组分苯酚废水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宏观动力学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降解单组分苯酚废水宏观动力学第96-97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97-100页
5 甲醇苯酚混合废水净化试验及动力学研究第100-11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00页
    5.2 甲醇苯酚混合废水降解试验研究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甲醇苯酚比例对COD降解效果影响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甲醇苯酚比例对有效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第101-103页
    5.3 甲醇苯酚混合废水净化的多因素响应面分析第103-109页
    5.4 甲醇苯酚混合废水净化宏观降解动力学分析第109-111页
    5.5 反应器结构对混合有机废水降解影响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反应器结构对甲醇苯酚混合废水COD降解影响规律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反应器结构与有效能量利用率的关系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同轴雾化等离子体反应器协同吸附对降解的促进第114-11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15-118页
6 甲醇苯酚废水降解及传质反应过程分析第118-134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18页
    6.2 甲醇苯酚废水等离子体降解过程分析第118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甲醇苯酚废水原样色谱图及标准曲线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苯酚废水等离子体降解过程分析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甲醇苯酚混合废水等离子体降解过程分析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对甲醇苯酚混合废水降解过程分析第123-125页
    6.3 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水气液传质反应过程分析第125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苯酚和甲醇降解过程产物推断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活性粒子的气液传质过程分析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液相有机物降解宏观动力学过程分析第129-131页
    6.4 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宏观动力学过程分析第131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31-134页
7 结论与展望第134-138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34-136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36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136-138页
参考文献第138-148页
致谢第148-150页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50页

论文共1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协同控制方法研究
下一篇:水铁矿纳米材料对土壤中砷的吸附固定及其稳定化反应机制